张凯惠|艺术是生活的番外 在这亦真亦假的世界里游走

2021-01-01 14:38:25 来源:人民艺术

经过,
停下,
记录。
在这亦真亦假的世界里游走,
每天感受着,
享受着,
爱着。

导读:大学时一张揉皱的纸,纸上画了些什么,之后随手丢掉。没想到老师却把它展现给同学们,这一偶然使得张凯惠开始了她的系列创作。最初她在追问什么是美?美是被定义的,并不是约定俗成。她就用那些废弃的纸张、画布开始创作。有趣的是,她觉得那些材质有自己的生命,她不是在它们上面进行创作,而是和它们说话,和它们一起创作,将它们的纹理溶合在作品中呈现出来。

一个空房间,如果没墙,“房间”的概念是不成立的。张凯惠开始思考绘画性和空间性,然而更多的却是把是佛家的“空无”哲思运用在其中。一半成长在国外一半成长在国内,她也总是在想东方思想和西方文化,很多纠结,于是在绘画中用到水墨……

她更关注当下,记录与记忆。总是随手捡拾着什么,放在兜里,有时是一枚硬币,有时是小草、叶子、石子,她把它们画下来,就像生活的记录一样。而电子时代,手机好像人的外挂大脑,仿佛所有记忆都在“云端”,记忆变成了程序一样的东西,也可能被一键删除。而看着电子图册,又仿佛触不可及。她再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一层一层的截屏绘画,不断叠加,试图以另一种抽像化的形态重视当下的真实。以及数字化的覆盖也是她近期不断思考的内容,她从自己的QQ号入手,不断去重复这个数字的书写,像编程一样,最终也会呈现一个物化的图像提供给人们一种参考。

今年还参与了父亲张肇达一个服装秀,关于环保同样是她极为关切的领域。她把自己的设计运用到服装上,从而提示:人类要以什么样的形态与自然共生?
综上所述,她通过艺术创作提出的主要问题:

究竟什么是美?答案是不确定的,但她通过被丢弃物而发现着被日常忽视的美;什么才是真实的记忆?电子时代是不是所有记忆都是模糊的、被隔离的、被覆盖的?她运用“空无”的哲思来做为诠释的路径,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怎么看待(观看)当下的世界?全球电子设备化、大数据背景,虚拟世界和数字成为另一个窗口,无法描述概况,但从个人化视角做出尝试,将虚拟抽象反转为物化图像重现真实。

张凯惠提到她最喜欢的两位艺术家,一位是约翰·凯奇 John Cage,他的艺术提倡所有东西都是平等的,生活就是艺术,下雨的声音、噪音,懂得欣赏它,感受它,就是美妙的。另一位是艾格尼丝·马丁 Agnes Martin,她的绘画非常细腻,不会多用力,就是艺术家看到和感受到的,有时是平静,有时有波澜,但很真诚地对待自己的作品。

从张凯惠喜欢的艺术家也不难看出她对艺术的理解,也正在秉承这样的理想实践着自己的艺术创作,从日常入手忠实体现着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位年仅23岁的年轻艺术家,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北京,一边帮父亲工作,一边在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创作。她说,只要对艺术的热爱一直在燃烧,就不会停止创作。

——米诺Mino

一张平整且雪白的纸与一张皱褶斑斑的纸是否还是一样的纸?一张皱褶斑斑的纸虽然与平整的纸张具有一样的可书写、可绘画的作用,却通常被认为是无用而且不被重视的。为什么单纯改变纸的外观会改变其价值?我们是否经常会以一种尚未认真考虑或甚至找不到合理理由的普遍思维来评判各种事物的价值,而恰恰这种思维方式是需要被不断挑战的。

我认为,正是皱褶在产生才赋予了一张平平无奇的纸独一无二的特殊性。正因被揉皱,产生了唯每一张纸独有的纹理,一张毫无特色的白纸因而被其独有的痕迹所定义。我在创作中强调纸的皱褶感,也是想要表示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最常忽略的往往能出乎意料的吸引人。

线是艺术的基础,更是中国艺术的精髓和灵魂。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条不依附于形体,而是追求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在绘画者对线条的表达中呈现其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深度。这一系列的作品是对线条这一中国艺术的灵魂进行了表述。

作品里隐含了一种东方的哲学观念,将画布上自然形成的皱褶肌理进行仔细勾勒,将细腻的皱褶肌理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自然脉络,透露着一股生命的跃动感。皱褶与线条错落交织,没有边界,就如万物之间本没有界限。随机渲染的颜料,让画布、皱褶、颜料自然融合,呈现出自然与人交融的时刻。

数字技术的诞生在艺术世界中形成了新的词汇,为这个时代的记忆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我们现在更习惯于通过电子屏幕接收信息和感知世界,再通过数字屏幕形成记忆和装载回忆。

这一系列作品记录了我对2019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在这个系列作品里我使用了图纸作为物理空间屏幕的一个载体。图纸通常用于记录数据,是一件与虚拟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件物品。将像素化的低分辨率数字图像与我的记忆联系起来,图纸上的每一块方形中的颜色承载着我脑中记忆信息的碎片,最后形成一个图像。这系列作品试图呈现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相似性,以及虚拟世界与我的现实生活的关联。

如今,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的联系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本次系列作品通过人与空间去探索物理和虚拟之间的关联。网络代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每个空间都充斥着虚拟的数字代码,记录着、联系着所有的人和物。

“Self-portrait” 表达的是人与虚拟代码的关系。作品由我从小学应用到如今的QQ号码以抽象方式表达,这个随机产生的数字代表了在虚拟世界中我的身份,这幅作品代表了我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多重身份。

“114.244.65.179” 表达的是空间与虚拟代码的关系。以一个空间的IP地址作为画作的轮廓,再以当下空间的颜色作为画作的色彩,呈现虚拟和物理世界边界的模糊导致的不真实感。

这场发布会是我与父亲张肇达,以及中纺绿纤共同创作的关于时尚艺术与绿色科技结合的新尝试。

发布会的主题是“叶”。我们利用最常见的代表生命力的叶子作为契机,讲述大自然复杂多变的循环,同时突出在绿色科技的发展下,生态面料的易降解性所能形成的新循环。

发布会的整个背景采用了我所创作的一系列以植物肌理为元素的图案,希望运用具有梦幻感、未来感的背景,让观众在观赏发布会的同时,引发他们深思,在科技化的未来,生态循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人与自然、人工与天然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和谐共生。

发布会以人与自然的冲突作为开端,尝试引发观众对生态失衡的思考。再通过连续三个系列,对大自然三种面貌的呈现,描绘出自然的多变与绚丽,提醒观众关注自然,理解自然。在最后一个系列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期盼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约束与包容,未来世界会是更加灿烂斑斓。

张凯惠,1997年出生,现居中国北京的艺术家、时装设计师。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绘画系,获一等荣誉硕士学位。在英国伦敦、剑桥、肯特、坎特伯雷、福克斯通等地曾举办共12次展览。2019年回国后,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与北京时装周中作为联合设计师举办时装发布会。

展 览

09/2019 “2019 硕士毕业展” ( “2019 MA Degree Show” ) (英国,伦敦,温布尔登艺术学院)
01/2019 “ARTOPIA” ( “ARTOPIA” ) 群展 (英国,伦敦,Yunus Emre Institute)
05/2019 “压缩!”( “SQUEEZED!”)硕士期中展(英国,伦敦,Nunnery Gallery)
08/2018 皇艺当代艺术暑期群展( “RCA Contemporary Art Summer School” )(英国,伦敦,Sackler Building and Johnson Gallery)
07/2018 “凝视”( “TheGaze” )惠斯特特布尔双年展(英国,肯特)
07/2018 “梦想时光”( “DREAMTIME”)群展(英国,肯特,FISHLAB画廊)
06/2018 “在此处插入标题”( “Insert Title Here” )本科毕业展(英国,坎特伯雷,创意艺术大学)
06/2018 “线性”( “LINEAR”)群展(英国,剑桥,剑桥国际艺术中心 - R.G Hung’s 画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