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壹甲子——苏州国画院建院六十周年丨艺术家系列【2】吴养木
在成立后的六十年里,苏州国画院在继承吴门画派笔墨传统基础之上,尊重艺术规律,着意创新,追求和表现中国画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组织推出各项展览活动,开展交流活动,得到了国内外美术界、理论界权威人士的充分好评。梳理苏州国画院建院六十周年以来的历程,画院画家们所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以及参与的一系列艺术事件,既承载着苏州国画院淳厚的历史,又见证了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的变迁和进步。接下来我们将连续介绍苏州国画院建院六十周年以来的创作成果,用28位专职画师的优秀作品,连接苏州国画院的历史与现状,并期待年轻一代画家能够遵循苏州国画院“德厚艺精”的院训,延续吴门画派注重学术、精研笔墨的传承,开创新的未来。
吴养木
吴养木(1921-2009),1921年出生,浙江崇德人,名彭,出身于祖孙三代相传的书画世家,1931年随父从上海迁居苏州,家住残粒园。1936年与父亲一起参加苏州绿天文艺馆。1943年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8年起在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78年被聘为苏州国画馆画师,1989年任苏州国画院院长,2009年逝世,享年88岁。云中高筑.超乎象外
——陈强
吴养木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视艺术为生命,调动整个的艺术积累,中年就开始变法,作品小到数寸尺余大至丈余,甚至满壁盈墙的煌煌巨作,创作多为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自出机杼。如先生六十五岁(1985年)创作的扛鼎巨作《巫峡千寻劲帆过》是具有典型性的。作品洋洋洒洒,势之凝聚而相度,山渐开而势转,山欲动而势长。一起一伏而这“转”“长”之中。江水的流动,经他的一收一放,形成了一条山体动势的纽带,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大象之外的气势,一种力度,这种气韵体势蕴藏在画面之中,给观者以亲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表现出先生在“经营位置”“置陈布势”上的深厚功力。并且,通过画面构成形式,表现出内在涌动的生命精神,二者浑然一体,使作品生气腾跃,飞扬灵动的势能张力。
吴养木 秋瀑 83cmx67cm
吴养木在创作中强调山水画的表现力,强化笔墨对景观对象的意境塑造,拓展新的视觉空间,始终保持着他特立独行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品格。
艺术家如果没有变革精神,那他的艺术生命就不会鲜活,艺术历史也就没有变化和发展。画家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再想突破形式有所创新,是尤其困难的。变化就是革新创造,先生笔底深厚渊博,懂得变法的症候与规律,不趋时流,不迎潮流,按照自己的形式探索创新,开创了具有中国画传统精神本质,又承载了崭新审美指向的绘画语言和独特个性的“第三类画”。
吴养木 山山皆黛 67cmx114cm
吴养木先生的“第三类画”不古不今,开宗立派,自成一家,照先生话说:“我的第三类画,是画给未来的,那才是最能代表我的东西。”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艺术成就。先生”第三类画“的成功建构,其过程非常艰辛。他中年变法深入研究”第三类画“,正值十年文革动乱,家遭劫难,国运难测。但先生还是潜心攻坚克难,克服心理定势,使作品变得远离传统程式,产生新奇和陌生。建立有别与传统的新的视觉审美,用一种新的逻辑审美来拓展中国画的语言维度。
在先生的“第三类画“中,画面往往会逆向思维,构图出其不意,大片”留白“,虚实相生。在《兴到为之册—三》中的《春意绿人间》,右边大片的近乎正方形的”留白“和左边密实的树石山体,构成了强力的对比形式,先生为了让画面更具有笔墨对比的可观性,运用汁绿色晕染远山并通体点苔山石,更使作品生动有趣起来,尽管作品仅尺余,可小中见大,用空白周围的笔墨通过观者的想象去填补画面的空白。还有《兴到为之册—二》的《夕阳钟声》,先生大胆用酒红色画松树杆及其山石,这种”山色有无中“的视觉效果也表现在1975年创作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作品中。谢赫的中国画山水”六法“之一是”随类赋彩“,先生是”随意赋色,随情赋色。“既表达了色彩的设色特性,又强调色彩的表现功能,这使他的”第三类画“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越自然的,这是吴养木的意境高度。
吴养木 峡中游 68cmx135cm
吴养木 祖国万岁 92cmx160cm
吴养木先生的“第三类画“中的构图布阵,无不出奇无常,奇崛突兀,反其意表又合乎情理,”虽极奇险,而位置天然“。先生认为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要表达他的艺术形态也必定要多姿多彩,这也是艺术的对立统一。先生一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是一位敢于创新的画家。他的“第三类画”对中国画绘画从构图样式,语言风格,技法表现式样上具有颠覆性的变革,使之在形式框架上富有极强的现代感和新的美学特征。
在中国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师辈出。
大师要经过时间的汰洗,检验后留存于今,仍然成为标新立异的楷模,这才能进入史册。吴养木先生绘事样样皆能,书法也是独树一帜,中国书法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先生书法底蕴深厚,早年师从其父待秋公,后从颜体手追晋唐,下接明代王铎,董其昌,自成一家。先生的行草书法,笔力雄厚,结字跌宕,气势超逸,随意洒脱,既得峻险又能法度从容,先生书法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他还将书法入画,所以他的作品中有鲜明的书写性。这种书写性铺陈流动在画面上,舒展成他的精神轨迹。他运笔酣畅纵横奔突,起落有致,以书写的笔画之势,营造形态的造型之势。遥相呼应相生相谋,气韵贯通,达到了天地“元气”的交融合一。
吴养木 洞庭西山 126cmx63cm
吴养木 方之潭 49cmx34cm
现如今的中国画,正处在多种比较,判断和选择可能性的转型期,面临着如何走向当代形态的重要课题,再坚守传统已经没有了出路,如何延续传统从中创出心意,还是扔掉传统独自创新,可谓是见仁见智。在吴养木先生艺术创造性的实践中,他已经超越了个人风格演变的范畴,而是具有了中国画历史发展背景上的价值属性。吴养木的“第三类画”也是当今中国画形式创新的独特范例,他证明了一个画家独立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其历史意义将会彪柄千古。
吴养木 虎阜春光 82cmx30cm
吴养木 今夏游光福 55cmx99cm
吴养木与陆俨少先生在听枫园交谈
吴养木、费新我与孙君良在北寺塔合影留念
吴养木与王蒙、陆文夫在听枫园交谈
吴养木随团赴东海舰队慰问“苏州舰”并与苏州籍水兵合影留念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庆元坊12号
电话:0512-65225575 0512-65118319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