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绘制七夕文化地图 仙女湖首秀公共艺术展
新浪讯,2020年8月25日,首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公共艺术展在江西新余如期开幕。
作为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重点项目之一,首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公共艺术展由新余市仙女湖管委会牵头承办,北京奇见展策团队提供特别支持。此次仙女湖公共艺术节邀请了知名策展人孙越担纲策展,艺术家华兴作为总设计师,及景晓雷、高孝午等其他参展艺术家,共同围绕仙女湖的仙女文化与七夕传统习俗呈现此次特别的公共艺术大展。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新要求,都在加快新乡建,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介入逐渐成为一种新方法。以七夕文化而闻名的仙女湖决心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多年来一直立足本土特色,大力挖掘和弘扬七夕文化,举办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
仙女湖航拍
古老文化的当代“现场”
2020年,在新余市的地方管理者和专家们看来,这些古老的“文化现场”应该再加上一股新鲜的活力注入。新时代的文化,应该是富有当代气息的艺术与文化,就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在他们看来,新余市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多可观、可感、可玩、可乐的文化旅游内容产品,用全力打造城乡旅游升级版的示范样板,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提供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路径。
谈到此次项目策划时,策展人孙越提到她在网上查看了大量的观众对仙女湖景区的留言,很多人的反馈是风景非常美,但是和仙女传说或七夕文化相关的“内容”却不够丰富。于是,策划团队和艺术家们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发现很多人谈论七夕都是讨论七月初七这个时间节点的节日,并没有围绕背后的历史渊源展开溯源。
在孙越看来,七夕包含着很多古人的数字崇拜、星宿崇拜,还有从宫廷到民间,有各种各样的在这一天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和活动并不单纯只是来源于神话故事跟爱情相关,而是甚至跟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包括古代传统手工艺,比如纺织、刺绣这些都有很深刻的关系。围绕着这样一些有意思的元素,结合当代语言和形式,才能形成一个和仙女湖有关的户外公共艺术项目。
凭籍当地自然、历史资源,通过营造与传播,打造文旅项目,从景点到民宿,利用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发展当地经济,以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改变当地生态与生活水准。出于这样的出发点,北京奇见展策团队联合艺术家们,在仙女湖秀丽的山水间,以仙女与爱情七夕为题,创作和展示了包含雕塑、装置、村庄壁画等在内的第一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大型公共艺术展,让仙女湖传说生动丰富而充满当代艺术气息。
8处以作品命名的景点布局
仙女湖是毛衣仙女下凡地。毛衣仙女既是七仙女与董永爱情故事的古老版本,也是世界各地天鹅处女型仙女传说的来源。作为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仙女湖也因此衍生出七夕文化。中外学者们长期研究发现,仙女湖正是七夕文化发源地,是围绕爱情七夕的节日、仪式、故事的发源地。
围绕仙女湖、毛衣仙女传说与七夕文化,在仙女湖风景区长达33公里的环湖路沿途及龙王岛上,公共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们创作了“仙湖问天”、“仙女寻踪”、“喜蛛应巧”、“七彩星愿”、“兰夜画屏”、“穿针乞巧”、“星河汉月”、“兰夜斗巧”等多组阐释七夕传统文化的大型户外艺术装置和公共雕塑。
中国古人的星宿崇拜与对于七这个数字的崇拜是七夕节日的重要来源,两汉魏晋唐宋直至今天,从宫廷到民间,中国人创造了许多七月七日的祝愿游戏与仪式,以及两千多首歌颂七夕与爱情的诗词歌赋。
区别于以往公共艺术节的项目,为了避免直接空降“无关”的艺术装置的尴尬,北京奇见展策团队在策划此次公共艺术节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两千年来包含在“七夕”这一概念内丰富的民生、礼仪、伦理、工艺、诗词等领域的历史知识,邀请艺术家为仙女湖七夕文化的挖掘与呈现共同努力,创造出这样一系列艺术与旅游结合的新文化景点。
仙湖问天
观众走进仙女湖第一站,看到的是来自艺术家景晓雷的镭射装置作品《仙湖问天》。白天,它们静卧草坪,映射仙女湖的蓝天白云;夜里,它们向深邃的苍穹发出百丈光芒,与我们同问——毛衣仙女今何在?这里还有一处特别的观景台,艺术团队为游客绘制了3D画七彩锦鲤彩绘,与仙女湖风光融为一体,又充满童话般的浪漫气息。
景晓雷-仙湖问天综合材料-2020
装置作品《仙湖问天》上的一个个镜面,映射不断变幻的天空,四时寒暑、昼夜交替,在镜像的虚拟空间中加入了时空的概念。镜面内置激光射灯装置,透彻而有力的光束在夜空中自地面射向遥远的夜空,仿佛是地球与穹庐宇宙之间的对话。
喜蛛应巧
在仙女湖风景区环湖路的4号泄洪坝上,一件大型七彩的编织装置在阳光下缤纷夺目,作品由艺术家华兴采用150万米彩线编织而成。相传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七夕就有这样一种浪漫的习俗——女孩们在七夕前一夜捉红色的小蜘蛛放在自己的首饰盒或者粉盒里。第二天,会与姐妹们比赛看谁的小蜘蛛结的网更紧密、漂亮、完整。胜出者将在手工艺技巧和爱情婚姻上得到上天的祝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小小蛛网,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华兴用色彩不一,疏密有致的方式回应传统。
华兴 喜蛛应巧 不锈钢 灯光装置 彩色鱼线 2020
七彩星愿
在仙女湖景区的花湾里,艺术家华兴创作了一组名叫“七彩星愿”的彩色玻璃装置。其中,圆形玻璃屋的设计灵感来自古人“天圆地方”观念中的苍穹,几何形的分割与夜空里璀璨星河的布局相近;走进玻璃屋的游客可以在玻璃屋七彩斑斓的穹顶中找到自己的星座——走进七彩玻璃屋,七夕星空下许下美好的心愿,这里是仙女湖的许愿打卡地。
华兴 七彩星愿(一组三件 3# 4# 7#) 彩色玻璃 不锈钢 2020
仙女寻踪
在仙女湖景区的码头屹立着一件“仙女寻踪”的装置作品,北京奇见展策团队以柱状碑塔为灵感,以图拉真纪念柱似的全身文字雕刻形式,像一座圣坛一般,追溯和纪念仙女在这里下凡的古老历史,也是向回归天宫的仙女的千年致敬。在这里,仙女故事的来源,以最直白的形式,让游客读懂仙女传说,在古文与诗词中了解文化历史。
孙越 仙女寻踪 不锈钢 灯光装置 棱镜装置 2020年
兰夜画屏
环湖路的沿途,北京奇见展策团队还创作了一组“兰夜画屏”的灯光装置作品。仙女湖中99座仙山以七夕古诗词灯光装置点亮,观众在画中夜游仙湖,在诗里寻古遇仙——兰夜正是七夕美丽的诗意别称,在这处景点,夜读画屏,美不胜收。三组画屏,12首以兰夜、七夕、爱情为主题的古人诗词,游人至此,读画屏中七夕古诗,赏仙女湖远近层峦。在如诗画境里,品味古人对爱情的颂赞……
兰夜画屏 不锈钢 灯光装置 彩色钢化玻璃 2020
穿针乞巧
此外,针对仙女湖的环境以及公共设施,北京奇见展策团队为本次项目创作了几组不同的公共旅游设施的艺术装置和彩绘项目:“穿针乞巧”、“星河汉月”等,以提升游客在仙女湖景区更美好的文旅体验。
穿针乞巧的灵感来自两汉以来,自宫廷流传到民间延续两千多年的七夕仪式——女子以彩线穿针祈福。月光下,七色彩线,对月穿针。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星河汉月
曹操在他的传世名篇《观沧海》中,表达了对星汉苍穹与壮阔人间的感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星河汉月 不锈钢 2020
星河汉月景点,正是仙女湖美丽的山林湖泊之间一片绿草丰茂的宝地。艺术家在此打造了一组七星拱月的艺术装置,呼应七夕之夜星河两岸的牛郎与织女星。月亮座椅靠背上有一条白色的心电图,中间凸起一颗红心,夜间它们会发出柔美的光芒。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兰夜即指七夕这一天。 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常跟人谈起汉宫七夕 往事。言道:“汉宫庭中,每年七月七日,在百子池畔奏乐,后用七色彩缕,互相绊结,再以 彩线穿针或制作精美手工,比赛斗巧。
高孝午 再生-蜻蜓 不锈钢镀160x70x132cm 2020
此外,在花园山庄和仙女湖景区的酒店区域,还展出了雕塑家高孝午的作品《再生-蜻蜓》和景晓雷的作品《预言》。
《再生》系列作品中,高孝午用一种温和无戾气的手段,摆脱了他被大量盗版的图式符号的“前生”,他的“再生”是以鹿、龟、鱼、蜻蜓和蜜蜂等大自然中的动物主题,通过放大、夸张与隐喻等转化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异化与幻生。高孝午表示:“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以诗意、宁静的形态,幻化出来的多彩多姿形态,唤醒人类对原初自然的梦想与憧憬,走向一种更大的关怀。探寻不同时空下人类生存意义与自然循环的本质联系,进而反思生命的价值。”而景晓雷的《预言》的文化思考是多维度的,以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传达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观的历史关照,以及东方自然观下对当今社会诸多矛盾的反思与诘问。
乡村壁画
项目还为仙女湖楼下村临街民家建筑创作9组以“七夕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壁画作品,让整个楼下村的民居与交通的视觉系统得到美化和改善。除了视觉美化,七夕文化的典故和文化内涵也注入其中,让游客在仙女湖的每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到七夕文化和内涵。
七夕文化壁画项目
金风玉露
而在仙女湖的龙王岛800米游步道地面创作的夜光视觉系列作品“金风玉露”,来自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即七星。龙王岛的800米游步道用夜光材料分别铺垫了故事章节:七曜、七夕、乞巧、应巧、相遇、相知、鹊桥,让每个走在步道上的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体验更深刻的七夕文化和氛围。
金风玉露 综合材料 2020
在仙女湖美丽的山林湖泊间,不光有绿草丰茂、美丽湖泊景色,更有白天夜间交织散发的艺术气息,呼应着七夕之夜星河两岸的牛郎与织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