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泠春拍:南宋遗珍 传世仅见—— 哥窑四方花盆精赏

2020-07-30 14:18:58 来源: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2020春季拍卖会的瓷器部分除了“中国明清瓷器专场”,另开设“中国宋元瓷器专场”,高山仰止、气韵卓然的宋瓷,是促成南宋故都青幽雅韵的艺术掠影。

▲2020西泠春拍中国宋元瓷器专场

南宋·哥窑四方花盆

高:11.4cm 边长: 14.5cm

哥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传世不足百件,其珍罕程度在宋代诸窑中仅有汝窑可以比拟。更由于传世哥窑多藏于两岸故宫,考古发掘甚少发现,而其窑址亦未发现,故哥窑也是五大名窑中最为神秘的窑口,真可谓贵似辰星。

宋朝距今久矣,该朝之意境在于洗尽铅华、茕茕孑立的艺术之美感如皓月长空般隽永。由故宫博物院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筹办的 “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 让世人一睹宋代哥窑的风采。

“些子景”初入帝苑

此类小花盆追溯起来,曾经备受唐宋宫廷青睐,乃贡皇家,以盛“盆景”(宋元时称“些子景”,即小景致之意)之用。此类花盆颇受重用,尺寸小于寻常亦有其因。唐高宗第六子章怀太子墓中有一绘于706年之壁画,画中一名仆侍,身着宫衣,手捧小盆景,盆内盛有山石草木。故可知此哥窑小盆初入帝苑,深藏禁中。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霭”

宋室已故,珍稀之器或损毁或散佚,愈演愈烈,存世之量或已寥寥。元明清时期,哥窑瓷器皆为历代君王珍而重之。以清代乾隆帝为例,他常命人在清宫旧藏哥窑上镌刻其所拟的诗文,并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如《咏哥窑炉》“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霭”,《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现传世哥窑多为清宫旧藏,大宗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及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共收藏51件清宫旧藏哥窑,哥窑花盆仅一例,足见其珍罕程度。

宋人推崇自然之美,观察自然界之物状,提炼其内在形与气,洗去其外在铅华,把自然美升华成艺术美,形成了宋瓷质朴纯净、清新雅丽之风格。

观其釉

稠厚致密,油若堆脂,触之凝滑如丝,观之赏心悦目。将其置于放大镜下,可见釉层满布气泡,细入毫芒,古称 “聚沬攒珠” 。气泡经散射而晶亮通透,使器表隐现酥光宝晕,宛若和田美玉。

色如晨霭,酥光內蘊

品其色

釉呈灰青,釉面莹润透彻,火气消尽,宝光内蕴,似有云霭。口沿由于釉水流淌,釉层较薄,略呈紫色,底足露棕黑色铁胎,正所谓 “紫口铁足” 。

赏其纹

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大开片呈紫黑色,浅者则为或浅黄或透明,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 “金丝铁线”,匠心之巧、技艺之高、气韵之卓,尽览无遗。

盆内缩釉处特写 :“铁线交织金丝隐显”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选址建窑为朝廷烧造御瓷。早期著录提到的郊坛下和修内司官窑,其窑址均已定位及进行发掘。至于另一类纹片瓷 “哥窑瓷器” ,其窑址迄今仍未勘定。近年来,哥窑和官窑瓷器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和藏家研究收藏的重点。

官、哥二窑均以蕴藉含蓄的釉色著称,其釉面的开片乃故意为之,一般官窑为大开片,哥窑为纵横交织的金丝铁线状小开片。

“形四方”,传世哥窑中仅见

此盆作四方,折沿翻唇,侧壁平坦微斜,直壁渐收,下承四足微张,更显四方形制之雅。传世哥窑花盆极为稀少,公开资料可考的仅寥寥数件,同类之器多形状有别,有三件哥窑海棠形花盆可资参考。

其一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刊于故宫博物院编《哥瓷雅集—其二贮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入该院展览《贵似晨星—清宫传世十二至十四世纪青瓷特展》,台北,201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海棠式盆

其二贮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入该院展览《贵似晨星—清宫传世十二至十四世纪青瓷特展》,台北,2016年。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哥窑海棠式盆

其三,英国大维德爵士,《Chinese Connoisseurship: The Ko Ku Yao Lun. The Essential Criteriaof Antiquities》出版一哥窑海棠花盆,纽约,1971年出版,曾拍出3800万港币。

大维德出版哥窑海棠花盆,拍卖成交价3800万港币

哥窑四方花盆未见公开资料发表,仅可比一南宋官窑四方盆,尺寸相当,而质量稍逊,贮北京故宫博物院,刊于《官窑瓷器》,北京,2016年,图版32。

左:2020西泠春拍拍品“南宋哥窑四方花盆”右:故宫博物院藏官窑四方花盆

而此哥窑“四方花盆” 素净端丽,其釉润泽雅丽,制于南宋,贡于宫廷,为中华瓷海之明珠,熠熠生辉,当为世人所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