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郑忠艺术之三

2020-05-13 08:57:47 来源:搜狐新闻

1994年,时任江苏省海安丝绸印染厂工程师的郑忠不务正业,情系版画,游学辗转于南京、天津、北京等地求教于业内专家,时任《美术》杂志社社长的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先生在国防大学的寓所中对郑忠的作品给与了高度评价,这对一个初入画坛的新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

25年前,王仲先生看了郑忠的作品后沉吟良久,终于说道:

“郑忠!历史上有两类大师,一类,活着的时候,含辛茹苦,默默无闻,死了以后被人发现是沧海遗珠、艺术大师,象中国的陈子庄、外国的梵高。

还有一类,有着旺盛强健的生命力,活着地时候就能搅动世界风云,让社会承认自己在艺术上的巅峰状态与位置,象外国的毕加索。

你郑忠具备后者的才华与实力!《美术》的大门为你敞开着!”

曾以版画家成名的郑忠最近推出了他的系列抽象水墨作品,包括《谷音系列》(2008-2012)、《碣石篇》(2013)、《极地系列》(2014)、《异境系列》(2014)等。都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好。郑忠对于拓印技术的控制力和泼墨技法的领悟力,在作品中集中爆发出来。在大效果上,作品采用泼墨控制画面的结构和层次,笔势豪放墨色淋漓自不必说,更因隐弃了具象的轮廓而润泽了气韵的流转。加之作者擅长的拓印手法,将自然空间的质感层层渗透到纸面,形成新颖别致的抽象视觉体系,颇有“独得玄门”之感。画面不是简单的一气呵成,而是浑然天成与精心控制两种力量之间的微妙博弈,如太极推手般在画面上包裹了隐隐可见的生动气息,再加之分寸有度的色彩,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整体布局也深得传统水墨之精髓:“古人用笔,极塞实处,愈见虚灵。”“虚处实则通体皆灵,愈多而愈不厌,玩此可想昔人惨淡经营之妙。

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双年展办公室 副主任吴啸雷

2014年8月3日于帝都飘亮

绘画诉诸形象,而形象的创造首先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想象和审美期待,其中必然涵盖了艺术家的文化背景。

多年从事版画创作的郑忠,一直贯穿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和阐释,故而他的现代水墨虽说为典型的抽象艺术,却非偏向纯形式和结构化的西方式抽象,而体现出的意象性具备了东方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及图式指征。

郑忠旺盛的创作能力及艺术取向,表露于画面上充分体现了他多年的探索中有一种版画创作经历所特有的对画面材料与肌理的熟练。这种多种材质的运用,既凸显出他画面的丰富性,亦拉开了他与其他同行的差距。他的彩墨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水墨画的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氤氲气象。

闻松(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郑忠几年前曾画过一些水墨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最近,又看到他的新作,令人高兴。

水墨画的语言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化架构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偶然性,是中国水墨画中极为有趣而又难以把握的一种特色,也是其所以吸引人的原因。郑忠在多年的探索中可以说颇有心得和成绩。

他的抽象水墨是比较多变的水与墨的交融,而又给人以丰富清新的意蕴。郑忠的画有种光感,这使得画面有了自然的生机,空间意识也变得深邃,墨色在复杂的层次变幻中,给人许多遐想。对于复杂与单纯的把握,想必学习版画的经历也给了他创作的上的灵感和经验。

胆,是很重要的,而夺魂则更难。期望郑忠在每幅画的精神指向上更上一层楼。

袁运生

2012年4月11日于中央美术学院

原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为郑忠水墨画题词。

新华社《收藏投资导刊》封面遴选郑忠水墨画《海韵系列》

作品名称:《行吟尼科西亚之二》

作品尺寸:41x52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2000

作者:郑忠

备注:2003 年 入选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

作品名称:《行吟尼科西亚之三》

作品尺寸:41x52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2000

作者:郑忠

备注:2003 年 入选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

作品名称:《行吟尼科西亚之五》

作品尺寸:41x52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2000

作者:郑忠

备注:2003 年 入选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

后记:

从1985年退役考进美院算起,从艺三十五年,郑忠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步伐稳健而坚定。无论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印染技术转化而来的版画新形式,还是后来在版画实践成功后进入到当代彩墨画的实验性领域,他的每次探索都源于真实的生活感悟和“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以致他的作品能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面貌,这种面貌在当下彩墨画实验领域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个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郑忠的作品在画坛上定能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刘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