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辉·谈艺录丨瓷语空间NO.18——平面化形式感的思考(上)

2020-04-10 15:02:43 来源: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


今天所谈到的画面“平面化”,我认为对当下陶瓷绘画艺术发展,有它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景辉

在一次与柯和根教授的聊天中,柯教授说:“越是平面的,越具当代性”。

在我早期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所受到绘画的训练大都是焦点透视,因为那时候受俄罗斯绘画影响比较大。这种思考的惯性,贯穿着对绘画的基础认知。当然后续就慢慢打开视野,接触了很多绘画方面的主义,有平面的,有空间关系,也有多维关系的。

今天我们谈到陶瓷绘画形式美感的架构,其实更多的受中国画的影响,中国画是以散点透视为基本表现形式。

我个人理解,它是介于焦点透视与平面化之间的方式。

中国画里有“高远”“平远”的透视法则。在对自然物象收集的过程中,中国画注重体验式的感悟,然后进行比较主观的描绘;而西方焦点透视,更提倡写生过程中对客观对物象的描绘。

当然陶瓷丰富的表现力,在塑造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它既可以去模仿油画的真实再现,又可以去模仿水墨的自然韵味。但是,毕竟是模仿,而无法代替,这都是陶瓷语言建构的初级形态,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模仿嫁接,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所谈到的画面“平面化”,我认为对当下陶瓷绘画艺术发展,有它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打破我们过去架构方式的惯性思维。因为历史上以来,陶瓷绘画是从陶瓷装饰演化而来,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语言形态,由于历史的装饰性,它可能会在画面呈现时,平面感比较强。这可能是我们古代人对陶瓷透彻的认知,就是陶瓷语言属性,可能更具备平面感的装饰性。这也是由于陶瓷材料表现力的突出传递形式。

第二,平面感的提出,会在陶瓷绘画领域里面,展现新的思维方式和新创作语境的表达。或许能开启更广阔的,对陶瓷绘画的认知。就像我们在颜色釉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它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对陶瓷绘画的局限性,限制对焦点透视、三维空间表达语境的展现。可能对于平面传达,更为直接。

第三,陶瓷平面感的提出,它是现代艺术走到今天的一个新方式,也是即塞尚提出关于“形式美架构”的一些探求,所演化而来的平面形式感塑造。更加符合艺术的传达性,和表现性,而弱化了艺术的再现性。对于上一章节“自由状态的行走”和陶瓷绘画“纯粹性”,我认为“平面化”体现了更为确切的形式传达。

第四,由于当今陶瓷绘画处于一个初级架构时期,平面化的提出或许可以让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更加的审视自我对陶瓷绘画多元化的理解。陶瓷绘画如何在平面中展现出凸显的张力,拉近艺术家与画面感的距离,个人认为,平面化要强于焦点透视。我们可以在平面化的创作过程中,更加的认知到艺术的结构形式法则,通过研究形式法则,来认知当下绘画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 每周三更新 敬请期待下期 ~

【谈艺录 回顾 】


关于景德·景辉谈艺录,纯粹是个人的思考、观点和表达。
所有观点,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宝蓬艺术聚落的观点,文责自负。

思考不止一个方向,观点不止一个表达。


景德镇不仅有风靡千年的陶瓷艺术,还有潜藏于心的艺术观点,如果您想为这座城市发 声,为陶瓷艺术发声,联系我们吧。
我们负责策划,采访,记录,您负责输出观点。
同 时,我们希望[谈艺录]这个全新的栏目能与这座城市一起,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共 同发声,共同表达,一起成长。

也欢迎有不同的意见、观点像搬砖一样,砸过来,我们都会认真的反思、认真检讨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