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济艺术讲述另类的花鸟艺术创作
鲜花和鸟儿作为装饰题材,是景德镇最古老的绘画元素。花瓶的称谓既来自于其插花的功能,也来自于其上所绘的花鸟。从早期的青花到现在的粉彩、新彩,各类花鸟题材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关于花鸟的陶瓷绘画,景德镇现当代技艺水平可谓是登峰造极,且不说“青花大王”王步笔下那出神入化的花鸟形态,也不说张松茂所画牡丹、那国色天香的质韵,仅一大批当代中青年陶艺工作者生花妙笔所绘的作品, 就让人惊叹不已。某种意义上,花鸟题材的作品代表着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传统,彰显着地域文化的气质。各家陶瓷市场,花鸟绘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让景德镇这个文化古镇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百鸟朝凤”,洋溢着永不谢幕的春天气息。然而,长期浸润在陶瓷花鸟世界的景德镇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审美疲劳。毋庸讳言,走进陶瓷大市场,我们的眼光会更挑剔,赞赏之言会更吝啬。有时我们也不禁会疑问——这些古老的题材还能画多久、花鸟艺术还能走多远?艺术大繁荣之后,必然会面临一段时期的创新停滞,表现为大量的复制、仿冒产品充斥市场。这一周期可长可短,而就是在周期的低谷带,艺术家常常会感到痛苦、煎熬,为此,新的探索必然启程,相伴随的艺术大反思则会大行其道,传统观念的突破势在必行。比如,花儿在盛开时是最漂亮的, 所以, 我们喜爱画盛开的鲜花,然而,审美后的感觉却是悲凉的。花儿接下来的命运是枯萎、凋谢,不可拦阻的趋势昭示着必然的生命程序。想像着一地落红,化为腐朽,满怀伤情,不胜凄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安排黛玉葬花, 是对鲜花宿命进行诗意化的表达,《葬花词》更是关于鲜花挽歌的千古绝唱。所以多愁善感的诗人和艺术家看到的鲜花往往不是眼前的鲜花, 而是她们盛开后的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