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全国美展现场!何家英:这么画,直接出局!
7月8日下午,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美展评委何家英莅郑,在刚刚出炉的第十三届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现场——河南省美术馆与部分作者见面,面对面点评作品,亲授中国画技法,眼光狠辣,点评到位。连任三届中国美协副主席及全国美展总评委,天津美院教授,当代中国画大家,各种头衔背后果然真功夫!现场作者们纷纷表示:这节VIP美术课太超值。
大河报记者全程蹭课,撷录部分精彩点评与共性观念,以下。
观点一:造型的到位不是照片式的
绘画的造型须到位,但这种到位不是像照片一样完全写实。我们看佛造像的造型,能够看到美的内在,看到永恒,它本身会有一种震慑,会感动,牢牢地抓住观者。造型的写实,应当从自然上升到艺术,这就要求创作者要对造型有一个充分的理解,然后把这个理解呈现出来。照片式的到位,结果是画得很像,但画的味道是索然无味。所以一定要让它有主观的东西,主观理解到位了,画才能到位。要说工细,好多学生画的东西线条都比我好,头发丝都勾得那么细,勾得真好,但那只是一种工艺,缺少一种气韵和灵魂。
观点二:一定要有主观感知
绘画一定要有主观,特别是中国画。没有主观,只是自然的描摹,没有意思。强调明暗,工具,材料,宣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本质的、中国画的精神,东方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理念。西方这点更甚,它的主观比较极端,一旦主观化,完全主观化,放弃了自然。中国画是将自然与主观巧妙地吻合地并存,这就可能造成永恒。脱离了主观,绘画语言就丧失掉了,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要有人的感受。随着时代的变化有审美的变化,产生新的审美的高度,创造出高格调的东西。这点西方的现代艺术给我们很多借鉴,来打破我们自身的传统。但不能走得过急,不能忽视从心灵上感知世界,感知社会,感知人,这个过程是要体会的。
很多作品正是缺少这种从心灵上感知对象。在表面形式上都画得不错,但缺少一点感知,即便在形式上有变化,它也是空洞的。
观点三:艺术家是将军,指点江山激扬画笔
当代水墨人物画有一些个习气,他能画得比较结实,比较满,比较有张力,但所有地方的笔墨都不耐看。结构画得过多,而缺少概括,缺少空,缺少松一点淡一点少一点,没有留一点透气,缺少空灵。
画面要形成对比——精致与放松,着力与马虎,有些马虎是有意识的马虎。画家内心的取舍。你不是像匠人一样的只知道耕耘,反正这活儿我是这么干,从头到尾画完了,面面俱到搁那儿,匠气!艺术家是将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布局,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无所谓,一张画让人感觉到有呼吸,光看你的节奏,足以让我的心灵感觉到——美!
观点四:“笔”的价值胜于形
中国画讲究笔墨。中国画的用笔,产生一种张力,有笔墨的味道。用笔要磊落。现在毛病是太细腻。我们看古人画,用笔不含糊,给得狠,抓人心魄的那种感觉,有力度。整张画的节奏感、整体感的处理,有放松,他不来回刻画,磊落!
我们看好些作品,画面上到处都在着力着力着力,所有笔墨全是拿笔尖捏扁了刷出来的,这不行啊!我们多么爱谈笔墨,可是我们的笔在哪啊?没笔啊!
你的笔撂上去,要掷地有声!细部的用笔、处理,讲究一下就到位,尽量不收拾,让它做到“不到之到”,笔的价值胜于形,宁保笔而舍形,这是笔墨的境界。而我们好些作者都在描形,描形又不到位,每一块形之间应当是有机的笔墨关系。所以,把形看淡一点,从节奏入手,放松一点。
中国画要磊落。线条粗一点,凡是器物都讲究线条粗,才撑得住。我们看李唐的《采薇图》,说工笔是工笔,说写意是写意,如果说工笔,那叶子比咱写意画还粗呢!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需要见笔,磊磊落落的。
观点五:美展有一个误区:一味求大
参加全国美展有一个误区——大。篇幅的大,好多作品在凑,凑大。画这么大却没有一个整体形式,没有就拼凑,把生动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就乱了,把握不了,导致主要的部分塌陷了。
中国画需要节奏,不要画得太满,要有放松。绘画语言有个节奏上的带动关系,画面上抓这里放那里,抓前头放后头,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仍然是这样的,即便是一只眼睛,画起来也是虚虚实实,有主有次有虚有实,有节奏上的带动关系。画得太满,憋气呀!一定要有适当的松弛。以有画无,这叫技巧,我没画,但它在那儿,这是画面处理的技巧。技巧,在于那个巧字。
观点六:国展班者诫:这么画,直接出局
北京好多国展班,专为参加届展而设,教你实战技巧,怎么描怎么皴,以前都能奏效。现在美协就开始抵制,交了作品照片过来,一看国展班的直接就毙掉,国展班出来的一眼可辨,一个模子出来的。我们还是强调个性。
来源:画理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