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画师郎世宁和他的帝后像
郎世宁 《纯惠皇贵妃 半身朝服像》 图片来源: 北京翰海 记者 孙冰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官至三品,还侍候了康、雍、乾三朝皇帝……
毫无疑问,郎世宁,这位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传奇人生的意大利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无可忽视的一笔:他将西洋绘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带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结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新画风。民国时期,康有为曾经说,郎世宁是最早开创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画家。
但是,如果你仅从美术史或作品艺术性的角度去看待郎世宁和他的作品,就似乎有些狭隘,甚至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没有影像的年代,他用画笔记录了珍贵的清代史实,从重大历史事件到人物肖像。他本人更是一个中外交流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中国版“蒙娜丽莎”
12月11日,一幅罕见的、出自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之手的油画作品《纯惠皇贵妃半身朝服像》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品会上亮相。
“这幅《纯惠皇贵妃半身朝服像》绘于乾隆初年,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存世最早的油画作品之一,被称为中国版的‘蒙娜丽莎’。”北京翰海油画与雕塑部主管柴宁 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幅作品应该算得上是中国油画拍卖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据柴宁介绍,郎世宁的作品存世极少,中国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中所记录的郎世宁作品仅四五十件,而且他特殊的宫廷画师身份也使得其作品极少流入民间,目前多为国内外著名大博物馆收藏。“郎世宁的作品大多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纯惠皇贵妃半身朝服像》是存于民间的、唯一没有争议的郎世宁油画作品。”他说。
罕见也使得郎世宁作品的市场价位一直比较高。“在民国时期,郎世宁作品的价格就可以媲美宋代古画,而他的油画作品就更为罕见。”柴宁说。
2000年,郎世宁的一幅写生画《苹野鸣秋》拍出了1764.5万港元;2005年5月,其《秋林群鹿图》以2149.68万元人民币成交;2008年10月,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最终以1.44亿元人民币落槌。
但是,这几幅作品都不是郎世宁最具代表性、最为人称道的肖像画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纯惠皇贵妃半身朝服像》)是迄今为止,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一幅郎世宁作品。”柴宁说。
乾隆皇帝一生册封了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和五位贵妃,另外还有妃嫔各六位以及十二位贵人。这幅《纯惠皇贵妃半身朝服像》中的纯惠皇贵妃苏氏(1713-1760),亦称苏佳氏,是康熙朝两江巡抚苏康恒孙辈苏召南的女儿,在乾隆尚未登基仍是宝亲王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他的妻妾。
不少研究清史的人认为,纯惠是乾隆非常宠爱的妃子,也算是乾隆后宫嫔妃中容貌比较美的一个。纯惠的出身并不算好,她是汉族女子,父亲也不是高官,但最终能够位列皇贵妃,而且乾隆也把她的陵墓修建得极为豪华,可见她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
除了这幅纯惠皇贵妃的画像,郎世宁还创作过多幅清代帝后的肖像,包括《乾隆皇帝半身像》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孝贤皇后半身朝服像》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慧贤皇贵妃半身朝服像》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嘉妃半身朝服像》屏(法国多勒美术馆收藏)、《婉嫔半身朝服像》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等。
西洋画师第一人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生在意大利的北部城市米兰。童年时代,郎世宁就已经表现出对绘画的极大兴趣,后来,他在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工作室接受严格的绘画训练。
19岁时,郎世宁正式加入基督教会。后来,郎世宁结识了一位从远东回到意大利的传教士,听了他对东方文明古国的神奇描述,郎世宁不禁心向往之,于是便向教会表达了自己有志去遥远中国传教的愿望。
1715年,郎世宁与几个教友结伴到达当时已经被葡萄牙占领的中国澳门,康熙皇帝得知来了一位“洋画家”,感到新奇,于是诏令郎世宁北上进京。这时的郎世宁一定想不到,他由此开始在遥远东方最神秘的紫禁城中,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郎世宁到北京的初衷其实是传播基督教,但是康熙很快就下令全国禁教,不准臣民皈依外教、不准从事外国传教士宗教活动,于是,郎世宁只能安分地完成自己宫廷画师的工作。不过,郎世宁并没有忘记宗教职责,特别是乾隆年间,深得乾隆赏识的他,曾利用自己在宫廷里的微妙地位,几次请求乾隆释放那些原本要被处死的传教士。
在郎世宁长达数十年的清宫画家生涯中,他创作了包括纪实绘画、人物肖像、花鸟静物等多种题材的作品。他还将西洋绘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带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结合,极大地影响了清中晚期的绘画,开创了中西融合的新画风,被称为“西洋画师第一人”。
另外,郎世宁还曾主持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非常著名的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也出自郎世宁的设计。当时,乾隆皇帝想在圆明园建一处水法(即喷泉),原本郎世宁想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女雕塑,但是乾隆觉得这有违中国的伦理道德,于是,郎世宁将其设计为中国的十二生肖,但是风格却与传统的生肖雕像不同,更为“洋气”。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乾隆皇帝亲自下旨料理其安葬事宜,这对于一个宫廷画师来说,是非常高的荣耀。
当然,对艺术品的鉴赏总是见仁见智,也有人对郎世宁的“混血”绘画样式表示不屑,认为其用几何学的透视原理来处理空间问题是非艺术化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郎世宁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特别是雍正和乾降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上的构图布局、绘画主题,都可以看到郎世宁的影子,可以说,郎世宁代表了当时的宫廷艺术品位。
宠妃像背后的故事
《纯惠皇贵妃半身朝服像》,这幅本应该秘不示人的皇家私藏为何会流落民间呢?和很多中国重要的艺术品一样,这幅画也曾经是欧洲列强的“战利品”。
根据清代宫廷的典制,历代皇帝驾崩之后,他生前的画像,也包括他主要嫔妃的画像以及用过的玺印 、珍爱的文玩器物,除了一部分作为陪葬品之外,其余都会供奉在景山寿皇殿 供后人祭拜。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京城里的各处王府及皇家园囿都成为侵略军的驻地,而驻扎在寿皇殿的正是法国军队,其最高将领是少将司令弗雷(Henri Nicolas FREY)。
像其他侵略者一样,弗雷将寿皇殿的部分帝后画像、文玩等皇家珍宝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欧洲,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有很多中国文物都会与“弗雷”这个名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25年-1931年间,弗雷曾多次将其所“藏”的中国艺术品捐赠给法国政府,其中包括:乾隆皇帝油画肖像两幅、皇妃油画肖像两幅、郎世宁绘《哈萨克贡马图 》、《康熙南巡图 》(第二卷)、《木兰图》(四卷)等。最初这些藏品藏于卢浮宫博物馆,后来在1945年时,卢浮宫将这些中国艺术品移交给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即吉美博物馆。
除了捐赠给博物馆的部分外,弗雷家族及其后人也陆续将一些藏品售出。《嘉妃半身像》于2001年9月23日在巴黎拍卖时被法国Dole博物馆运用优先权购藏。《乾隆南巡图》(第一卷)卖了1200万法郎,《乾隆南巡图》(第七卷)残卷则以900万法郎成交。康熙御用《佩文斋十二玺》卖了650万法郎,又很快在香港佳士得2003年春季拍卖中以1980万港元拍出;乾隆御用《太上皇帝之宝 》玺也拍至460万法郎,后来在香港苏富比2003年秋拍中,此印又以将近900万港元成交……
而即将亮相北京翰海秋拍的这幅《纯惠皇贵妃半身朝服像》,也曾被弗雷家族后人在2005年5月于香港苏富比拍卖,并以2360万港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