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中艺术含量最高 大兴线:列车在美中穿行

2022-05-20 01:11:53 来源:网络整理

地铁大兴线的墙壁艺术品《田园奏鸣曲》

西红门站装置艺术品《历史瞬间》

大兴线开通在即,初次乘坐时,您可别忘了带照相机。

11月13日,北京雕塑界和公共艺术界的“大腕”云集大兴,对大兴线上各个车站的艺术品进行了验收。至此,经过两年努力,400多平方米的艺术品终于完工了。

运营后,大兴线将成为北京地铁中艺术含量最高的线路。原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宣祥鎏用三个“如此”来形容大兴线艺术品给他的印象:“我没有想到大兴线艺术品项目如此之大型、工艺如此之复杂、内容如此之丰富。”

广告让位公共艺术

艺术品进地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莫斯科地铁就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称。上世纪70年代,袁运甫创作的建国门站壁画《天文纵横》已经成为经典。4号线也在重点站设置了装饰性艺术壁画,如国家图书馆站的《书的海洋》,圆明园站的西洋楼残柱浮雕,西单站的《老字号》等,如今都成了游客们的留影墙。但到目前为止,北京鲜有艺术品形成规模的地铁线路。在这个人流量达百万的空间里,人们不得不被巨幅广告所包围。

大兴线贯通运营后,途经的11个站,有9个站设置艺术品。艺术品总面积达400多平方米,艺术品比例比4号线多了一倍,无疑将成为北京地铁中艺术含量最高的线路。

“这是公共艺术走出美术馆、博物馆,深入大众很好的途径。”北京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说,要想让公共艺术走进地铁,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毕竟,地铁是广告宣传的最佳空间,能把有限的空间让给公共文化,并不容易。

怎样延续4号线的特色,把公共艺术引入地铁?幸亏大兴区区委区政府动手早,在地铁开建之初,就开始谋划这件事了。

“过去,都是地铁公司出面邀请壁画协会、雕塑家协会制作。这回,大兴区和地铁公司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由政府牵头,邀请全国的大师创作,并在原有资金基础上出资400多万元提高艺术品的品质。”大兴区文委主任王健说,政府还沿用奥运期间的雕塑管理经验,专门设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邀请了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盛杨进行艺术指导,邀请了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舒乙为文化顾问。

“能在地铁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拿出400多平方米做艺术,让我们这些艺术家非常振奋,都用上了110%的努力。”资深雕塑家耿铁群说,这样的机会,令他倍加珍惜。

整条线路贯穿同一主题

奔跑雀跃的鹿群、欢快游动的鱼儿、团河行宫缭绕的祥云,锻铜浮雕《首邑祥云》营造出一派和谐气氛。它所讲述的,是大兴本地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17世纪后半叶清乾隆帝在德寿寺接见西藏六世班禅的故事。

德寿寺就在高米店北站附近,清王朝的皇家苑囿南海子在该站东部。画面中央“天下首邑”四个大字,提示人们,大兴是元、明、清历代王朝苑囿之首。

艺术顾问盛杨告诉记者,为了展现大兴特色,把这些历史元素融为一体,这个作品设计历经19稿才完成。为了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在材料上选择了比常用的紫铜硬度更高的黄铜。黄铜浮雕最怕锻制人物形象,这件作品工艺难度之大在锻铜浮雕界几乎无人敢碰,最后由业内五大高手汇集在一起,才最终完成。

《首邑祥云》讲述的历史文化,仅是大兴这个故事的开始。再往前走一站,乘客将看到现代感极强的、以不锈钢管和机器零配件“组装”出来的大兴田园风光。一路看下来,整条线路就像大兴发展的百年通道,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城市发展、田园风光。到天宫院站,也就是大兴线的最后一站,五彩铂晶环斑斓多彩,似乎隐喻着对美好未来的自由畅想。

盛杨说,这回打破了以往以站为单位的“命题作文”的模式,首次将大兴线9个站艺术品统摄在一个主题之下,按照一定节奏,构建一条有序幕、有高潮、有尾声的风景线。

艺术品创下多项第一

南方守护神朱雀、珍稀动物麋鹿和宜人的自然环境构成一幅绮丽画卷。在枣园站,所有专家都放慢了脚步,行家们赞叹眼前的艺术品是“史无前例的景泰蓝大壁画”。

这幅画的设计者是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道生。他说,他在最初构想时就有意将麋鹿这种大兴特有的动物和麋鹿回家的故事表现于作品中。

麋鹿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兽”,寄寓“吉祥”之意,元、明、清三代以来,麋鹿因其稀有,被皇家专门供养于京南苑囿南海子。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所剩无几的麋鹿被列强悉数掠去,从此在它的原生地绝迹。直到80多年后,才从英伦回归故里。

景泰蓝历经千年而不褪色,正是展现这个故事的最好载体,但传统景泰蓝掐丝的铜丝大多仅有0.3毫米宽,只适于室内小型器物。

怎么突破这一局限?制作初期,4家景泰蓝工厂知难而退。有50多年制作经验的景泰蓝制作大师米振雄出山,对传统景泰蓝制作工艺两度改良,参与研讨的一流专家人数之多,连米振雄都没碰到过。

专家们最终决定用铜条替代铜丝,最粗的铜条宽度为4毫米,是传统铜丝宽度的十几倍,这在中国珐琅工艺史上可谓前所未有。这次突破常规,不仅让景泰蓝工艺能够运用在公共空间中,更使这项传统工艺有了现代风格。

《田园奏鸣曲》是世界地铁艺术中唯一的景泰蓝艺术品,同时,它也是国内最大的平面景泰蓝壁画。不仅如此,地铁大兴线还创下了好几个第一:

景泰蓝、锻铜、青花瓷、铂晶等都是首次进入地铁空间,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地铁艺术的内容;西红门站《历史瞬间》是北京地铁中第一件立体雕塑装置。

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高度评价大兴线艺术品取得的成绩,他说:“大兴线艺术品从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上区别于其它地铁线,也区别于莫斯科地铁,将成为北京地铁一条经典线路。”

专家观点

公共艺术应让艺术家尽早介入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原毛主席纪念堂雕塑设计、建设总指挥盛杨作为大兴线的艺术总监,参与了艺术品从设计到完工的全过程。日前,他就如何发展地铁艺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他说,地铁艺术是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如今国内大型建设项目,往往追求的是材料优质,疏散合理,使用便捷,外观气派亮堂,至于说艺术环境布置往往就不在考虑范围了,也没有专门的经费,这是很遗憾的。

他强调,地铁艺术受到很多限制,环境内人多、拥挤、嘈杂,因此艺术品在设置、摆放上,一定要非常慎重。艺术家越早介入越好,这样就可以在地面设计、柱面设计、天花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上进行拓展,形成一个整体。

“环境艺术不是哪一个单独部门的事情,如果没有配合就会互有损害。比如,护栏设计得不合理,也会使艺术品展示效果大打折扣。”他说,地铁艺术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们并没有把它按照一个很严格的系统工程来做,这和公共艺术发展历史还不长、相关部门还没有具备这种意识有关系,这也是希望能在以后的建设中有所改善的地方。

 品读各站艺术品

西红门站—《历史瞬间》

西红门这一带是元、明、清三朝帝王临憩、行围、大阅的重要场所。清康熙、乾隆皇帝曾分别邀请新疆、西域等少数民族人士来“南海子”观看威武雄壮的阅兵式。

艺术用单纯的现代材料不锈钢来承载其夸张、诙谐的雕塑语言,刻画出时尚而不失趣味的皇家仪仗队列——九排文官、武将。

这是北京地铁中第一件装置艺术品。

义和庄站—《希望升腾》

义和庄站位于大兴新城核心区的中心地段,目前四周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而在不远的未来,这里将成为大兴最有活力的街区。艺术家取意新兴城市的建筑形象以高温花釉陶板为载体,将奔放的北瓷(陶板)与温婉的南瓷(青花)表现出来。

8号线奥运支线的青花纹样装饰留给各国乘客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而要看到真正的青花瓷惟有到大兴线义和庄站才可以。

黄村西大街站—《欢天喜地》

该站是黄村最繁华的地区,具有浓郁的生活和传统商业气息。这幅作品从大兴的传统民间花会汲取素材,当地的市民可以从中找到武吵子等大兴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虽然采用的是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但这件作品打破了剪纸惯常的红色思维定式,用渐变的绿色带给人们新的感官享受,同时也与站厅内装修的主色调形成呼应。

新宫站—《南囿秋风》

新宫站曾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的一部分,元称“飞放泊”、明称“南海子”、明末又出现“南苑”之名,以美景闻名。艺术家取材于此,采用岩画的形式,再现繁盛时期苑中奇花竞放,嘉树成荫,禽兽鱼鳖,丰殖繁育,百草绿褥,群卉芳菲的胜景。“南囿秋风”与“卢沟晓月”、“西山晴雪”等同列“燕京十景”。

高米店南站—《天籁之音》

高米店南站周边将建设集创意设计、企业孵化、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设计产业园,而艺术家在这一站也独具匠心地创作了一幅形式感极强的作品《天籁之音》,运用浪漫的艺术手法和简约、抽象的雕塑语言,将各种没有生命的、生冷的金属材料巧妙组合成一幅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的都市欢歌。

黄村火车站—《跨越》

黄村火车站是大兴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座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是京九铁路进京第一站和货运零公里站。艺术家运用这一珍贵的历史元素,以老火车的车轮为主体形式,将车轮以解构的手法做错位的艺术处理,借以体现历史如同滚滚车轮不断前进这一主题内涵。在主体画面的上方,从左至右为清朝时期车站、北京民国时期车站、新北京西站,以三个时期的车站表现了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

天宫院站—《五彩生活》

该站是北京南部地区进京的门户,是大兴线的最后一站。艺术家采用抽象的艺术形式并选用铂晶这种新的材料,以圆形、流畅、晶莹剔透的五彩铂晶环呈现出斑斓多彩的视觉效果,隐喻本地区“战略节点”的城市定位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自由畅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