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孜:空间里的享乐分子

2022-05-13 17:04:05 来源:网络整理

刘孜

除了演员,她还做过背包客和主持人,如今,作为四家店的老板,刘孜的胃口绝不只一个Kartell,她要把更多现代都会风格的家居商品填入她的“空享生活”。

“我非常愉快而又有些累的生活在你留给我的小花园里,虽然有蚊子和苍蝇会饶不了我们,秋虫在夜晚里唱吟,我希望生活能顺了我的心意,也让你能够微笑,总之非常的感谢你。”

——刘孜的设计空间里写给上帝的信

走出刘孜位于外交公寓官舍会所的“空享生活”,快要落幕的太阳照射在地面一片片未干的雨痕上,它们像散落的反光镜,把这个从天而降的傍晚全体点亮。

对于我来说——赶了很远的路,看到采访对象良久等待后绽放着甜美笑容,带你到她的空间,用轻柔的语气和细腻的感触分享她的世界,就是在她的这段回忆里,你躲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大雨——这是一个记者的理想下午,理想得有些幸运。但对于刘孜来说,这个理想下午的幸运之处有着另一种定义——她接到了一个同样等待良久的电话,第二天,她应邀参加下一个进驻“空享生活”的世界著名家具品牌洽谈会。

如果对于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没看过刘孜的文字,就不算真正认识刘孜。当她的某句话触摸到你的某种脆弱时,你会因为她遣词造句时的微妙分寸惊叹她出众的才华。而对于一个同样在商海打拼的成功商人来说,如果你缺乏文艺人的空想能力和浪漫情怀,也很难解读刘孜的成功。她的自由、放任和不假期待,同一个成功商人利益至上的急于求成相距甚远。

空享生活和KARTELL

空享生活

空享生活由著名演员刘孜创立于2008年,主要经营著名意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位于北京亮马桥外交公寓,是京城首家Kartell flagship Store(旗舰店)。

KARTELL

KARTELL成立于1949年,在与许多具有原创设计能力且被公众广泛接受的顶级设计师合作后(其中包括:Ron Arad、Antonio Citterio、Michele De Lucchi、Ferruccio Laviani、Piero Lissoni、Vico Magistretti、Enzo Mari、Alberto Meda、Paolo Rizzatto 和 Philippe Starck),其独创的、革新的构思已变成人们熟悉的产品,多次赢得了声誉颇高的国际大奖(5次夺得“金圆规”奖),使之成为在意大利历史上和国际设计领域中最具创意的公司之一。

一个背包客的两段邂逅

在刘孜的人生里,有两次难忘的邂逅,一次为文艺青年的美好期待画龙点睛,一次为优秀商人的成功敲开大门。这两次邂逅同时发生在她大学毕业的“背包客”时代。

大学毕业,刘孜和同学结伴旅行,她第一次到巴塞罗那就喜欢上了那里。她说,那里是一个可以在散步时无边想象的城市。在巴塞罗的地铁,刘孜因为感冒不停打喷嚏。打得天昏地暗时,她突然发现自己面前递过来一张纸巾,她扭过头,看到一位优雅的绅士冲正拿着纸巾冲她微笑。因为语言不通,后来两个人就这样笑。“不一会儿,车门打开了,他走了。后来我也走了,回到自己的城市。”刘孜说,“那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怀,我一直觉得这种关怀应该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后来,刘孜在自己“空享生活”里特别强化了对顾客的人性化关怀。

第一次知道Kartell这个品牌是刚刚大学毕业时候的一个室友拿来的一本小册子,刘孜看到封面的Philippe Starck(Kartell的著名设计师之一)把自己挂在了墙上,“现在想起来,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的我甚至对‘设计’这个词都不是很了解,更想不到一个设计师居然能搞怪到如此程度,把自己能挂在墙上拍成封面。”

这种大胆颠覆的直接冲击,让刘孜对Philippe Starck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更迫切地想去了解这本小册子里的Kartell究竟是什么。她一页页地翻看Kartell的产品,被游走于古典和现代之间的顺畅的感觉吸引住了。那个时候她的第一种想法是,“我身边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家具,中国的设计师在哪?”

几个月后,她在背包游走的时候,去了意大利。无意中,她走进了米兰的10 Corso Como店。“这就是我想要的店。”这是刘孜背包客时代的第二次邂逅。

10 Corso Como是一个综合的享乐空间,除了卖世界各地的服装设计师的衣服有画廊、书店、音乐店、设计商店、两个酒吧和餐厅,主人是以前意大利版《Vogue》的女编辑Carla Sozzani。“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很惬意很融合地在同一个空间里,展现给我另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是我一直想要的。”

这是1997年。刘孜的愿望在埋藏了11年后,终于实现了。2008年,空享生活Kartell经历了百转千回的磨难,落地北京。

 比起赚钱,我更想传达生活方式

Kartll谈下来,刘孜给自己的家居店起名“空享生活”,“空间里的享乐分子”,是她对自己家居店的期望。刘孜从不觉得她是Kartell的代理商,“一个Kartell太薄了,不能填满‘空享生活’,我想要更多现代都会风格的家居商品。”

“可能我的这种表现的方式就不会是那种特别繁复的、沉重的,特别让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的,这些东西应该都跟我内心的表达式一致的。”把“空享生活”看做一种生活方式,她喜欢的电影、音乐、包括吃的东西,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理由,就好像女人天生就喜欢购物,它就会打动我。”

从2008年开店到现在,刘孜觉得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每个人的管理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身上,因为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

她不想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市场占有率上,“如果我想要上市,我想要复制这些东西,我可能会用一种更简单的方式去复制。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的生活就是要有诚意,要真实,还要有品质,要让大家觉得物有所值,没有欺骗在这里面。”

刘孜说,在家具这个行业里面,欺骗的行为太多了。她想传达给每个人的是这种简约的生活方式。“进到店里之后,你的嗅觉,你的听觉,你的视觉都应该是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店就让它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存在下去。”

刘孜说,她并不是不想去挣钱,只是不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钱能解决的。如今,刘孜的空享生活已经在北京开了两家店,三里屯的第三家店正在装修,即将开张。这和刘孜最初创办“空享生活”,在一年半内开设三家店的预想完美重叠。艺

艺报对话

游走于城市的享乐分子

艺报:大学毕业,背包游走世界,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城市吗?

刘孜:巴塞罗那,那是可以散步的城市。大学毕业第一次去,所有人是真实生活着的。你能看到高第,有人在谈高第的作品。绝美的房子,完全想象不到的城市规划,非常完美的城市规划。你在散步的时候就好像很多东西都冒出来,好像在跟你打招呼。巴塞球迷,高第的房子建筑,路边的街头艺术家,拿自己的身体作画,模仿经典的人。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弹吉他的人,但是很少能看到弦乐四重奏,在广场,或者教堂的边上拉大提琴、小提琴,唱歌的,我觉得这是真实的生活吧,应该是。

艺报:艺术气息吸引了你?

刘孜:不光是艺术气息,还有生活气息,你随便走到一家店里面,西班牙的一些美食,每天都会让你觉得你的胃太小了。你散步的尽头就是海,这个时候觉得一切都没有尽头,所有的事情都是无限的遐想。也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无论是你的触角,还是你的想象力,还是海的边界,特别自由,还有阳光,有阳光你就会觉得有生命力。还有他们的弗洛明哥。而且我也特别喜欢他们的电影。

艺报:国内的城市最喜欢哪个?

刘孜:喜欢北京。北京是一个会让你去回忆的城市,它所有的美好都是在回忆里的,其实也是一个挺经看的地方。北京人、北京文化还有北京的食品,北京的一切吧,都有它鲜明的个性。北京也有好看的房子,我特别喜欢四合院儿,我特别希望它能保留得多一点,不想让现代这种快速的建筑磨掉北京自己的光芒。

艺报:北京让你回忆起了什么?

刘孜:好的东西就会深深地烙印在你的脑子里,眼前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日新月异在变,看到这些东西,你就会想起跟哪个人在一起。最像北京的地方是鼓楼、地安门、后海。我有的时候在想,以前有那么多的城墙、城楼、箭楼,现在看来都是回忆了,所以我觉得北京应该是个回忆之城。

艺报:很多老的建筑都在消失。

刘孜:北京的这个城市,长久以来的文明和它的辉煌,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的。所以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城市,现在的城市化进程,让它的这些东西越来越少了。但是吸引人的还是那些东西。

艺报:你喜欢的设计作品是现代都会风格的,却也喜欢北京的古老。

刘孜:我很喜欢有历史的城市,在巴塞罗那,如果没有那些老房子,这个城市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但我还去寻找那些设计酒店,我看到那些设计酒店里的人性化的服务,和对你最贴心的关怀,对每一个设计都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这些东西放在老房子里面,出来的那种感觉很特别。我觉得好像女人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老公,好像一切都对了。我喜欢现代都市风格,就是希望身边的一切都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他应该是以一种最舒服的方式存在。为什么有时候在城市里特别宏大的环境不是特别舒服,因为是人们让它变得有压力。这些建筑逼迫人,人的生存空间会特别狭窄,你的一切都不会无限释放。

艺报:不舒服的地方在于?

刘孜:不方便,就像一件家具,设计者的设计出来就是要实用,我觉得一个城市也是这样。但城市设施,房子是不是实用,住在里面的人的感受是不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很重要。人与房子之间的关系想得不清楚,就盲目的把它拆了,重新建一个东西,然后再拆、再建,我觉得这是一种重复和浪费。没有意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