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步自封的上海画家——与几位收藏家谈目前“海上画家”的做派

2022-05-11 21:13:06 来源:网络整理

我因上海三象画廊的开创,和这几年跟着谢海全国各地的策划美术活动,一时间结识了不少各路画坛高手,同时也聆听了不少艺术品收藏家对上海画界的高论。其言语之犀利、话锋之机敏令我这个半拉子的所谓上海人,荣幸的代为上海画家“受过”!问题是不代不行啊,场子里左看右看就我一个上海来的,那种滋味真正叫“荣辱与共”!

放眼看看四周,无论是内地的浙江、安徽、山东、天津,还是边远的青海、宁夏、新疆、云南等省区,他们那里的画家用十分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是非常贴切的;也无论是国家级、省级的学术展,还是民间交流的商业展览,都会有他们上好的作品在参展。他们也曾自谦的说:一来是展示,二来是听听各方的意见,找出不足……。记得全国第十三届花鸟画展,是在山东的济南举办的,当时我和谢海是在现场的。这个又延续而来的,生命力极强的花鸟画大展,其影响力十分巨大,中国美协和各个举办地的政府相当重视。据说各地一届一届的为争办这个活动,其投入的程式相当于争办奥运会了。就是这么样的一个艺术大展,若大的一个上海几乎是没人参展。说几乎,是因为上海还有陆春涛作品在参展。陆春涛长于上海,画好自不必说;但其人行事、做人的风格,那也是非常的不一般,有眼见、有魄力。这么说吧,有一个外地的房地产老板,赚了大钱之后,随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品味,要我做他的艺术品投资顾问,他说在上海的年青画家当中,他就知道一个叫陆春涛的画家,其他一概不知,要我留心,把关。后来我问他怎么知道就陆春涛的?他说:陆春涛画得很好,同时他在全国举办和参加那么多画展,我自然就关注上了。

我还有一个收藏家的朋友,此老兄是地道的上海人,然而他却从不买上海新画家的作品,为什么?就是不了解,不知道。在说了,跟全国同层次的画家相比,还没有人家画得“出格”。

唯我独尊,鼠目寸光,坐井观天是上海画家普遍存在的陋习,准认为上海是“大码头”,别人自然会来朝圣的;准认为外地的画家不行,画不好;准认为只有上海人才是城里人,其他各省区、各阶层全是乡下人。我曾对一个收藏家说:为什么不买上海画家的作品呢?他说为什么要买上海画家的作品呢?阿甘:你应知道,在目前经济格局下的收藏格局、画坛格局不是上世纪30年代的格局了,也不是本世纪30年前的格局了,各地的好画家、好作品多得是啊!

我曾写过一篇《寿终正寝的上海艺术品拍业》,现在看来,这篇《固步自封的上海画家》应是前传了。有了这样的前因,才有这样后来的结果,一点不假,一步不差。我们知道向现在的浙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云南、广州、广西、宁夏等省区,都有一大批年青的艺术家崭露头角了,有的已挤身于一线艺术家的行列,而广受关注,而上海呢?几乎又是空白,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记了。

这样吧,光是我一个人在这里说,也太显霸道了,我们还是来听听收藏家是怎么说上海画家的,这样能比较清楚上海画家“目光短浅”的症结所在。他们是吴江(江苏某房地产总裁、收藏家)、刘伯问(证券公司经理,收藏家)、张子嗣(艺术品投资客,收藏家)。他们常约我在三象画廊里谈天说艺。

阿甘:“你们三位是拍卖行、画廊的常客,我曾听吴江说,你们三个人有个‘坏毛病’,就是不大买上海画家的作品,有这事么?”

吴江:“是不买现在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向老画家的作品我们还是收藏的。比如谢稚柳、唐云、程十发、吴青霞、刘旦宅、丰子凯、胡也佛等书画名人,我们见好就收。”

阿甘:“为什么?”

张子嗣:“这不很清楚么,上海的年青画家普遍存在缺钙现象,即:不‘晒太阳’、‘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磨砺出艺术家的风格来!我是指艺术上的交流,大可以走出去多看看,绝不能以为上海是艺术重镇,就做出排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势。所以阿甘,如果你用心看上海年青画家用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总之在作品中的某些方面,还差那么一口气,更无个性可言;给我的感觉,好像就是蒙着头在瞎画、乱画一通。假若你到周边的省份去看看,上海青年画家的作品,跟他们比那要差一大截的。”

刘伯问:“上海中青画家。画,画得不怎么样,派头到是挺足的。例如:外地的画家到上海来办展,他们却不屑一顾,我就从未在画展上碰到过一个中青年画家,相反老画家到场的到是不少;而邀请他们到外地办展,又不理不睬人家。结果是外地一个中青年画家在上海办展,作品几乎被上海的收藏家买光,我一人就买了八、九幅;而上海一个中青年画家在本地办展,还没有任何‘开胡’的迹象,就匆匆撤展了,基本上是开幕即闭幕,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嘛!。”

阿甘:“其实,我也是有同感的,啊!记得一次我曾以三象画廊的名义到一位画师家去,无非是想谈谈合作的事啊!结果这位不惑之年的画家说:他今年的价位是一万五千元每平尺,并还客气的建议我画廊的价位是二万元左右每平尺。然后还对我大谈特谈上海艺术界的前世今生,以及外地画家是如何如何的不行和没潜力。诸位,向这样的画家就是十分典型的‘唯我独尊’、‘唯利是图’的画家,这类‘小’画家,目前在上海还占有相当大有比例。他们似不可一世,又一叶障目,总之显得十分自大和狂妄。当然,艺术是无价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则又是屈指可数的。所以当他给我说起清未民初的海上画坛时,我竟然是潜他脸红,总觉得他有点可怜,因为他的作品市场价大概也就是伍百元一幅吧!”

刘伯问:“阿甘的事,我也曾碰到过。你刚才说我们三人的‘坏毛病’,其实据我所知,患这种毛病的收藏家可能还不少。他们从不碰这些所谓‘大师’的作品。小小少年,目空一切,成不了大师的。张子嗣曾就上海的中青年画家说过这样的话,也即是在他们身上还存在三种坏现象,这,还得子嗣说吧!。”

张子嗣:“所谓坏现象,即一是看不起外地画家,误认为上海是大城市,书画市场的重镇,足不出户就可以星火燎原了;二是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感觉小日子还不错,随谢绝一切艺术上的交流与学习;三是小市民意识,作画谨小慎微放不开,缺乏艺术家那种大气磅礴的随适度。正因上海中青画家死抱着这些不放,外地的艺术们才迎头赶上,并把上海的中青画家甩得远远的。所以奉劝上海的中青画家们,一是再不要有地理上优势、优越感了,那个过时了。君不知,好的艺术家们都走出家门了,比如有北上北京的,南下杭州的;在这之前有艺术家往上海‘流动’的,比如有尚长荣、李炳淑等。现在呢?听说上海的越剧王子赵志刚要‘流动’到杭州安家落户了。上海是全国最早有画家村的城市之一,现在呢?画家村还有,住着的已经不是真正意义艺术家了,当优势不在时,那只有优柔寡断了。二是要多活动、多参展,让同行、收藏家了解现今上海中青画家的动态和想法,而参展交流则是不二法门。三是要放开身心,融入社会,调整方向,创造出更加理性、更新换代的好作品。”

阿甘:“子嗣兄的两个‘三点’说得好。我的一篇《寿终正寝的上海艺术品拍业》,三位藏家都‘学习’过了。上海的拍卖业,与北京和杭州比,那可以忽略不谈,直接跳过的。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有意思的事,我们现在聊的话题,应该是《寿终正寝的上海艺术品拍业》的姐妹篇。正因为有这样的艺术家环境,才衍生出这样的拍卖业!比如你们三个就不在上海的拍场上卖东西,而是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去,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张子嗣:“你的大作在业界,据我了解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啊。但是要分清,拍卖是纯粹的一个商业活动,而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就不能有半点商业性的行为和理念。创造就是创造,至于作品完成之后而带来的称赞,那也是作品本身、画理所生发出来的美感,而艺术家还是艺术家,还得更上层楼,否则还能怎么着?当然是一些潜薄的画家,可能就不得了了,当回事了。”

刘伯问:“子嗣说得及是,上海中青画家的身上还有一个毛病,即,别人比他画得好时,他不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是到处说人家坏话;别人不画得没有他好时,他就看不起人家,连起码的‘面子’上的事都没了人情味。所以你无论在全国的美展,还是地方上的美展,鲜有上海画家的身影的。固步自封只是一点,其实还有目中无人的成份,既然是目中无人,人家的目中也就无他了,难道不是么!。”

阿甘:“各位说得及是,但愿我们聊的话题,他们能听到,然后张开双臂,放松心怀去接纳、包容,那么艺术家的人文情怀,相互唱和之景,一定会沁人心脾的。”

以上这几个片段,是我和好友间的聊天记录。他们说的,也正是我这篇小文要说的。上海画家的身上有没有这些小毛病,相信大家的心里都有一本账的。

2010年7月31日阿甘于酷暑夜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