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们的23岁
所有人都曾经年轻过,23岁的周春芽还在四川名山县当着知青的带队干部;23岁的方力钧刚刚考入中央美院,读的是自己起初并不喜欢的版画系;23岁的陈丹青正试图从江西转道江苏继续插队……无论是正在持续艰辛还是已有些许光亮,如今中国艺术界中坚力量们的23岁都已经过去了,现在他们坐在“艺校大学生提名展”评委的位置上,参展的是来自全国艺术院校学生的作品,共有“我与现实”、“我与幻梦”、“我与追想”三个主题,对这些23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离梦想很近的地方。
年轻艺术家作品
这是今日美术馆举办的第五届大学生提名展,无论是在当红艺术人士中还是艺术院校氛围内都很被重视,今日美术馆门前那群活灵活现的银色群像就是艺术家岳敏君为支持第二届提名展时捐赠的艺术品,画家杨飞云更是捐出了自己价值近百万的《西藏青年》中的一幅以示支持,像这样的捐赠和交流有很多,能有一个最直接与艺术节权威对话的机会是参展学生们最看中的。
当然,大奖的十万元奖金也的确是一笔大数字,对于还未出校门的学生来讲,这笔钱可以改善创作条件、尝试更多的创作可能。“首先需要个工作室,工作室要简单装修一下,要有大的工作台,缝纫机需要买一台好一点的,还有各种布料……”中央美院雕塑系的高蓉在谈到假设得奖后如何支配奖金的时候说得很细,这些都是她最迫切却最简单的需要。她的装置作品是她每天要进出数次的楼洞一角,破败生锈的电箱、防盗门、大红春联,再寻常不过了,然而不同的是,这个楼洞是用布缝制的,甚至连水管的锈迹、墙上的鞋印和小广告都是用线一针针缝好的。
这些年轻的作品不再局限于老一套美学定律,他们不再争做时代的“英雄”或者时代的“冷眼旁观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个体与社会在精神上的统一、对话,“人”的概念在进一步清晰、放大。而在艺术形式上这些作品也有着更新的尝试,现实主义、传统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抽象艺术、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在展览中多元化并存着。
提名展举办至今挖掘、扶持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像2006年首届提名展获奖者唐诗、周松等现在都是画廊的签约画家,2007年获奖的梁彦达现在在哈尔滨画院做教师,2008年获奖的陈文则在南京艺术学院授课,他们的23岁未必经有如前辈一样多的复杂经历,但从某种角度来讲,用心看生活的他们已然是艺术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