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猫鼠游戏” 名画是镶画框的支票

2022-05-02 20:00:38 来源:网络整理

■ 毕加索等大师作品接连被盗

■ 已失窃艺术品足以组成世界最伟大博物馆

■ 只有约5%的被盗艺术品能找回

■ 艺术品黑市交易仅次于军火走私和毒品买卖的跨国生意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毕加索等大师的5件总价约1亿美元的画作19日夜间至20日凌晨失窃的案件刚刚震惊世界,法国警方于当地时间22日再度发布信息:两名盗贼从一位老年收藏者位于法国南部的家中抢走了五件艺术品,其中包括毕加索的石板画。近年来,世界各地“重量级”艺术品从著名艺术馆或收藏者手中被盗、被劫的案件不断发生。专家认为艺术品黑市营业额高达60亿美元,是仅次于军火走私和毒品买卖之后位列第三的黑市生意。“对犯罪分子来说,名画就是镶嵌了画框挂在墙上的支票。”一位艺术品犯罪研究者如是表示。 “猫鼠”大战  “猫”招:为名作建立详尽档案记录  很多人认为,盗窃来的艺术品很少会进入市场,而且越有名的作品,成交的可能性就越小。在网络时代,几乎每一件杰出或者出自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都有详尽的档案记录,全球的警察和艺术商可以在几分钟之内通报失窃的艺术品。在大多数的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在过去的几年中失窃艺术品登记的运作,提供了所有参与国家的已知的被盗作品的名单,这使得把被盗的艺术品进入市场更加困难。而且艺术品市场不是陌生人可以随便进入的,尤其涉及高价值的艺术品的交易的时候,更需要一定的身份。  每月均增两千件新被盗艺术品  黑帮势力直接介入艺术品犯罪  “失窃的杰作可以组建一座博物馆,堪与世界上任何一家最伟大的博物馆相匹敌。其藏品包括551幅毕加索,43幅梵·高,174幅伦勃朗,以及209幅雷诺阿。维米尔也包括在内,还有卡拉瓦乔、凡·艾克、塞尚、提香、格列柯……”著名艺术品犯罪研究者爱德华·多尔尼克在他的书《是名画总会被偷的》中这样描写。不过与他在书中所统计到的这一连串名作相比,近年的名画被盗数字仍在不断扩大之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长期有数万件被盗艺术品在追查中,而且,每月平均要增加2000件新被盗的艺术品。  爱德华·多尔尼克指出,黑帮势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艺术品犯罪领域。20年后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极大繁荣,他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也极大提升。这直接导致早在1969年,意大利警方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负责艺术品犯罪的官方调查机构——意大利文物宪兵队。而被认为与黑帮势力有直接联系的最著名的名画被盗案,就包括了当年在西西里岛巴勒莫市发生的卡拉瓦乔的《圣弗朗西斯与圣劳伦斯诞生》被盗案。这幅当时价值超过千万元的名画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联络的愈加便捷,犯罪团伙介入艺术品犯罪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规模也更加庞大。据称仅在俄罗斯,就有超过40个犯罪组织卷入了艺术品盗窃领域。在边境线上,甚至“查获了满载着雕像以及其他失窃艺术品的一整列火车”。艺术品罪案的增长率是和国际艺术品价格的上升呈正比的。  数据显示,只有大约5%的被盗艺术品能够最终被找回,绝大多数的作品在被从悬挂它们的墙上摘下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个数字足以说明,那个隐秘的地下网络,有足够的胃口消化蜂拥而至的大批艺术珍品。  盗窃动机  利益派:  用被盗艺术品做毒品交易担保或勒索保险公司  虽然窃贼们盗窃艺术品的目的多种多样,但金钱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在的艺术犯罪已经变为冷冰冰的交易。艺术犯罪为其他犯罪集团提供资助,也接受从毒品和军火买卖到恐怖组织等犯罪集团的资助。”研究者罗晓东指出。在很多时候,犯罪分子可以用被盗的艺术品作为硬通货,在与自己的同行进行毒品或者其他交易时作为担保。在另一些时候,窃贼们会在自认为合适的时候与承保这件艺术品的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开出通常是低于投保金额的赎回价码,获取可观的入账。  记者出身的业余侦探乌尔里希·宝塞在对发生于1990年3月18日的美国波士顿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珍品被盗案——窃贼们在当天晚间偷走了13幅包括绘画大师维米尔、伦布兰特以及德加的名作,总价值高达5亿美元——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后就推测,这一窃案和美国波士顿犯罪组织“冬日山岗”帮的头目、爱尔兰裔美国人詹姆斯·巴格,以及爱尔兰共和军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窃案策划者的目的也许是获取大资金支持爱尔兰共和军,也可能是作为将来和警方谈判的筹码。  求名派:  简单大胆匪夷所思  还有一些窃案只是新晋的窃贼或者团伙为了在道上成名立万而采取的一次“投名状”式的赌博。光天化日之下,一次简单高效的行动,一件世界知名、足以令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精英权贵们屈膝献媚的高等级战利品——有什么样的案子能够如此具有轰动效应和浪漫色彩,以及展现实力的效应?因此在很多艺术品案件中,犯罪分子手法之大胆简直匪夷所思。例如1997年,伦敦的一名窃贼施施然走进了豪华气派的勒菲维尔画廊,询问某件画作是否出自毕加索的手笔。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掏出一把散弹枪,摘下画跳上门口的一辆出租车逃之夭夭;1994年,从挪威的国家美术馆中盗走了蒙克另一个版本的《呐喊》的三名窃贼给馆长留下了一张明信片,画面上是三名正在肆意狂笑的男子,背后则是一行潦草的笔迹:“感谢可怜的保安系统”——他们成功盗走这件世界级名画的仅有工具,不过是一辆车、一架梯子和一把锤子;1998年在罗马国家现代美术馆,三名窃贼在接近傍晚的时候进馆并在一个展厅的窗帘后面藏到闭馆,随后用手枪挟持了三名警卫,带走了两幅梵·高,一张塞尚,价值3400万美元。

 “激情”派:  出于爱国或对政府的抗议  还有些艺术犯罪宣称是出于爱国的激情或者是对艺术品的热爱。文斯·佩鲁贾在辩称自己为何要偷取蒙娜丽莎的画像时就说,他认为这幅画是达·芬奇的杰作,所以是意大利的遗产,应该放在意大利。此举让他成为了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并因此获得了相当轻的刑罚。而Kempton Bunton盗取戈雅的威灵顿公爵肖像则作为对电视机税收的抗议。 “鼠”路:利用地下交易网络或伪造出处  但是一些案例证明这种制度并非完美无缺。事实上,一个看不见的被窃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确在地下世界中存在着,虽然这个市场中绝大部分的交易涉及的都不过是那些没有那么出名或者尚未被公众和学界所知的新发现的艺术品,但一些最杰出和知名的作品也仍然可能被隐秘的买家买走。爱德华·多尔尼克就举了一个例子:一位隐身富豪家中的收藏室中,摆满了各种从窃贼手中买来的艺术品。对于这个钱多得花不完的艺术爱好者来说,将艺术品投资以换得更高的收益之类的想法从来没有进入过脑海。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安闲的午后走进收藏室,在这些艺术品的环抱中坐下来,静静地享受它们给自己带来的欢愉。  有研究者指出,比较不容易辨认的艺术品和古董通常在某些地方做一些改变,并伪造一份虚假的出处,然后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出售,失主永远不会发现。被盗的艺术品要么在拍卖行,要么通过有名的商业中介进入市场。对于大拍卖行来说,对将要上拍的艺术品的鉴定是非常严格的。小拍卖行没有专业的艺术市场专家,他们的图录数量很少,通常也不提供上拍作品的图片,而且他们的保证期不会超过两个星期。因此,被盗的艺术品很有可能通过小拍卖行而进入艺术市场。而且被盗艺术品通常集中在低端市场,很少进入公众的视野,这些艺术品通过小拍卖行进入市场而不会引起怀疑。  艺术犯罪的世界,是真正的无国界。交易商们不愿讨论客户的名单,收藏家的身份可能极为保密。艺术品通常在失窃几天后就会被偷运出国门,在多年之后才再次现身,而此时它们就已经落到收藏家的手中。  名画的无奈:  博物馆的保安措施太简单  警方的重视程度不够  海关的警惕度和甄别力弱  各国在法律方面的局限  与人们的习惯想法不同,许多博物馆的保安措施真的简单到可怕,多数的名画只上了火灾保险,而没上盗抢险。博物馆雇佣的保安属于低薪行业,职业热情和荣誉感都并不高。在很多窃案中,窃贼就在监控探头的注视中大摇大摆地走进展厅,而这时候监控室中的保安们却往往不知道什么原因,正在神游天外,根本没有关注监控屏幕。例如在加德纳博物馆失窃案中,窃贼扮成警察半夜敲门的时候,保安不仅违背了保安原则开了门,被捆起来后竟然安心睡了过去。只要不是世界知名的名作,对于名画的追查在警方也不会如凶案般引起足够的重视,专业水准、追查费用、管辖界线……让人头疼的问题太多。此外价值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大师名作并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走私夹带毒品会处处遭到盘查的可能,而一件艺术品却可以很方便地随身带着周游列国。通常来说,各国的海关对失窃艺术品的警惕度和甄别的专业程度,与他们花在毒品或者军火上的心思相去不啻万里。  在荷兰,窃贼在21年之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成为赃物的主人,在意大利,人们在公开拍卖会上拍得的艺术品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据为己有。伦敦一般是销赃的必经之处,而日本是真正的“天堂”,因为在这里,任何失窃的艺术品只要经过两年就可以合法地进行买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