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以多元之美书写中华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中国的民间美术包含中华各民族人民根植于乡土文化之上创造出的具有本原审美文化特征的各类民间造型艺术形式。它们广泛应用于各民族的生活场域,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贯穿于宗教祭祀、生活装饰、审美娱乐、劳作功用之中,从形式上包含有绘画、服饰、头饰、刺绣、染织、玩具、纸扎、戏具、雕塑、家具、器皿、农具等种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日渐加剧。广袤的乡土社会原有的生活与劳作空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各民族的民间美术失去了原有的生存语境,它们正在逐步消亡与流失。上世纪80年代,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国家就开始对民间美术进行了抢救性收藏。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的最高殿堂在民间美术传承和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机构设置到展览、收藏、研究都保证了民间美术事业的发展。其中近六万件套民间美术的收藏主要来源于这个时期。
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这时期的民间美术收藏工作有着局限性。其一,对于民间美术的关注主要以汉民族的民间美术为主,而边远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重视程度不够。其二、缺乏长期文化战略眼光,没有中国各民族民间美术收藏总体规划。因此错失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收藏的最好时机,造成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大量流失。
基于以上,建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加强国家层面对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系统性收藏和利用。
可由中国美术馆牵头成立课题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全面梳理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状况,建立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国家收藏规划,建设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数据库。其次,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财政部设立关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国家收藏专项扶持资金,由中国美术馆等国家艺术机构有条件地进行抢救性收藏,同时摸清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国内外私人收藏状况,建立奖励性捐赠渠道。再者,在国家收藏基础上,通过典藏活化来展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之美,同时扶持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展览,以展览促进收藏,以展览促进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美学、文化、历史、民俗的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以多元之美书写中华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