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壁画中的女性,绝美惊艳!

2022-03-27 11:23:33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法]西蒙·波娃著,桑竹影、南珊译《第二性——女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佛教石窟内的壁画,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生活、衣冠服饰、音乐舞蹈等,不仅是一部生动的绘画史,更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

天梯山石窟壁画中女性形象有:

充满青春活力的供养菩萨

天梯山石窟第1窟

菩萨—北凉

菩萨双手合十侧身向里作胡跪状。头光圆而较大,素面,头顶束大发髻,额头上部薄发后梳从双鬓过耳在双肩堆起,蓬松柔软,十分俏丽。脸面方圆,全用白粉平铺,未作任何晕染。细眉略弯,双眼修长而大,呈小鱼形。高鼻梁,方鼻头。口小唇薄,在双唇间画一条细长墨线直通脸庞。颈项粗短,颔下面两道印纹。双肩浑圆,袒右肩,袈裟从左肩斜披紧裹全身,胸部外露略作晕染,正中画胸沟线一条。左膝跪地,左脚紧靠臀部,右腿蹲起,显得肌肉浑厚健美。

健硕独特的早期飞天

天梯山石窟第4窟

飞天—北凉

飞天又名“乾达婆”、“紧那罗”,是起源于印度的古神话中的人物,专司娱乐和歌舞的神。飞天中的人物起初是男女都有,历经隋代的演变,唐代的飞天大多已经是能歌善舞、风姿翩翩的女性形象。这位飞天与我们看到的轻盈飘动,凌空飞舞的飞天形象有所不同。她的体态略显健硕粗犷,而这种感觉,绝不是绘制技巧的问题,而是早期佛教艺术的特色问题。这种飞天造型对于研究我国佛教艺术中飞天造型发展与演变提供了绝妙的实物资料。

优雅妩媚的胁侍菩萨

天梯山石窟第4窟

菩萨—北凉

天梯山北凉第四窟的这幅胁侍菩萨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幅壁画。菩萨发髻用发带扎起,面型圆润,上身半裸,下身系紧身羊肠细裙,左手屈肘拈花,右手提瓶下垂,披巾从颈后过臂迎风飘动,长长的璎珞从胸前直垂腹际,腰身向左扭动,整个身躯体呈明显的S型,给人以潇洒轻盈的感觉,既有中国女性含蓄典雅的风韵,更具古印度和西域妇女奔放开朗的个性,显示了青春活力,虽经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仍不失其艺术魅力。

端庄大气的胁侍菩萨

天梯山石窟第8窟

菩萨—北周

壁画中的菩萨头戴多瓣花冠,系白色巾带,并在两侧上部紧挨耳朵处作结下垂。白净面皮,脸盘长圆,尽管鼻子和嘴巴模糊不清,但留在脸面上的长眉细眼,仍显得十分沉静和优美。丰满的脸颊十分饱满,裸上身,斜披络掖,颈戴项圈,肌肤白净,双肩浑圆,特别是横放在胸前的右手以及下垂的左臂,仅仅几条轮廓线,便使整个肌体都显得优美异常,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佳作。

闲适高逸的拈花菩萨

天梯山石窟第2窟

拈花菩萨—盛唐

菩萨侧面向里,右腿曲起,左腿平伸,作半蹲半坐的游戏坐式。头戴花蔓冠,胸挂嵌珠大项圈,腕戴镯,臂挂钏,身穿大圆领坦胸透体的天衣,双乳微微隆起,腹部丰肌凸出,十指纤细,丰肌秀骨,形象十分优美。她右臂屈肘,右手在胸前拈一长茎绿叶红花,左手平伸腹肌掌内托红色花朵,既似正在聚精会神地欣赏右手内美丽的花枝,又似在轻轻品味着花朵的芳香,完全像一位悠闲自若、娴适高逸的仕女。

活泼可爱的小少女

天梯山石窟第7窟

童女像—西夏

壁画中的小少女梳人字形的发髻,大眼红唇,稚气十足,身穿长袖翻领长袍。党项族的服饰以颜色来标志着着衣者的身份和地位,壁画主要运用描画晕染的方法,纹线粗细搭配,以青绿为主色,间有少许红色,展示了西夏党项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

来源:天梯山石窟

【独冠天下】系列·新书首发|预售

[马上抢购,限时7折购书]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