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戏台——高平王报村二郎庙金代戏台

2022-01-19 14:42:58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古建之最:高平金代戏台

中国古代戏台,在神州这块大地上遗存的实例林林总总,各地皆有。但要说其中创建年代最早者,当推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戏台,在石砌须弥座式台基束腰部之青石题刻足以证明,其创建年代为金大定二十三年(1180年)。

戏台远景

戏台近景

王报二郎庙戏台,石砌须弥座台基,高1.1米。束腰部残存有化生童子、莲花、缠枝花图案,并有“大定二十三年(1185)岁次癸卯秋十有五日石匠赵显赵志刊题记,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戏台建筑。戏台平面略呈方形,长7.4米、深5.9米。台身四角立柱,四柱上设大额枋,柱头上施有转角斗栱,每面补间各两朵。昂皆为真昂,后尾挑于平榑下,形成方形框架承托屋架,整体构架简洁严密,尚保存着金代乐亭的形制。


戏台顶部


戏台转角斗栱、翼角

戏台面宽与进深一间见方,四架椽屋。四根木柱托起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屋面。歇山山尖朝南北方向。四周出檐比较深远。当时屋顶残破极其严重,室内已经屋不蔽日,但木构架与檐步椽飞尚较完整,其结构别具特色。在当地金代木构实物中,堪称上乘之作。


戏台基座

戏台梁架

仰观梁架构成与组合,其结构之严整,传力之巧妙,笔者深为祖先之智慧所折服。

王报村二郎庙戏台属于台式戏台,其须弥座的做法和大木结构都比较考究,造形古老质朴,结构简洁,不尚华丽,规模又甚显狭小,开间与进深只有一间见方,使用面积最多19平方米。如除去前台乐队所占位置和后台位置,前台只能容纳二到三名演员进行表演,这与当时我国戏曲尚未发展成熟弗无关系。说明当时常演的剧目题材体制不大。或者是主要是供说唱和演滑稽戏与民间秧歌之用。


戏台仰拍

全国的戏台遗存实例,尤以清代遗存最多。追溯至金元之物,实例俱在山西。除了高平有金代戏台之外,山西临汾和运城等地有很多元代戏台遗存。说明山西在金元时代堪称戏曲发展之摇篮。戏台这种建筑实物是历史上戏曲文化信息的最佳载体,如将山西各代戏台遗存实例的构造和使用功能诸方面加以类比与研究,确可为中国戏曲史发展史提供有力旁证。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