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刚: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看 “书法进中考”的问题

2021-08-27 09:41:08 来源:中国美术报

算起来,书法进中小学的课堂已经整整十年了。

十年前针对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国家采取鼓励与支持式,但并未将书法设定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一时期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归类有三:其一,语文课中设有专门写字的内容,美术课中也设有书法的内容。不过,这种融入式的设置方式,会出现被师生忽视等问题。其二,全国部分地市开设有写字课或书法课,也开发有专门的教材,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书法》教材、上海书画出版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版的由叶圣陶题写书名的《中学生字帖》。但这类情况下,书法依然未作为正式的课程,因此受到真正重视的可能性也有折扣。其三,少年宫、校外培训班等社会力量,它们一直在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配套的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团体组织举办的书法展赛等也无形之中影响着一部分学生。但这类教育资源的力量,所触及的多是一小部分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而并不能满足普适性公民素质文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期待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的十年发展历程

书法教育进课堂发生实质性变化,可追溯到2011年8月2日——这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该文件指出:“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从那时起,国家层面开始布局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各项具体细节事宜。

而在此后的201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一举措标志着书法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也因此,中小学书法课的开展、教材的编写等各项工作变得有据可依。不过,我们从“纲要”的定名定性可知,该“纲要”的确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推动历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实质也还是属于指导性文件的范畴,相比于语文、数学、美术等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其规范与力度,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时间推进到2014年,这一年教育部审定通过了11个版本的三至六年级的全国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而后,与此同时或稍后编写出的一、二和七、八、九年级的书法教材,也陆续通过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审定并投入使用。我们也同样注意到“书法”与“书法练习指导”的差异,这揭示了这批教材是重点放在技法训练方面的教材。


再到2017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将此前原本单独的书法和篆刻两个模块,与中国画合并为《中国书画》一个模块。更重要的是,这次课标指向新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即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其中,美术学科提出了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同样适用于书法课。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味着教育已经踏上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征程。至此,中小学书法教育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期。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看教育理念的转变

关于刚才提到教育理念的转变,简单解释如下。这些年,国家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理念的主线基本可以概括成“双基”“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逐级深入。“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维目标”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变化,可见国家教育理念在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推进,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更重视培养过程,同时还关注到中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此外,逐渐发展到“核心素养”的阶段,就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书法课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再回到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即便相对语文、数学这些学科而言,书法课程还不够成熟,但依然离不开国家层面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理念。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小书法家,而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公民。那么,关于培养目标的问题怎么理解呢?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小学生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能从事与书法相关的工作,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跟书法是没什么关系的。既然如此,不学书法行不行?当然是可以的。现在社会,学生不学语文,不学数学,甚至不学英语,未来的发展都会受很大的影响,但如果一个学生不学书法,对他的影响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那学习书法对他们而言有什么意义呢?《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写道:“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制定本纲要。”由此可见,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才是中小学书法课的培养目标。学习书法课,不仅可以写一笔好看的字,也不仅能学习一些书法的知识和文化,它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户,帮助学生窥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美,从而塑造出良好的文化品质,让学生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书法课需不需要考试?书法课怎么考试?

弄清楚了这些,我们再来探讨书法课怎么考试的问题。最近,关于“中小学书法课将被纳入中考”的消息甚嚣尘上,但至今尚未见到相关的文件出台。书法课需不需要考试?当然需要。但是否应该被纳入中考,却未必。总体来说,在中考甚至高考中引入一定分量的书法元素是值得肯定的,这样有利于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但是完全作为一门单列的课程被纳入中考,起码在现阶段还不应该。

应试教育为人所诟病的,是它的测评体系更多地指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书法、美术之类的课程,固然需要考评,但考评的内容和方式却可以更多元一些。书法、美术是属于美育的课程,以美育人,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考试,本质上只是评价的一种。评价可以有多种方式和办法,有课堂内的评价,也有课后的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老师的课堂点评,还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种类繁多,有教育学家对评价进行专门的研究。但所有的评价,指向都是为了测评教育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既然书法教育更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么过程性评价就要比总结性评价更为重要。

测评的内容,不仅是考评学生字写得是否工整美观,考评学生对书法的基础知识是否了解,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比如,学生的坐姿和执笔姿势,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至为重要。不良的姿势可能造成学生近视、驼背、脊柱弯曲等问题。因此,老师每节课都应该关注和评价学生的姿势。再比如,学生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安静地坐下来练习,能否保持书写环境的干净、整洁,这也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很关键,需要长期予以关注和评价。又比如,学生能否依据经典法帖,反复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一点点完善自己,这样的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用的,故而需要老师长期予以关注和评价。诸如此类,对学生未来颇为关键的过程和方法,都需要予以进行长期的过程性评价。

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客观、公正地通过评价记录学生点滴的成长,最后再结合期末的考试成绩,最终得出一个成绩。这样的成绩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之所以说这样的状态是理想的状态,原因在于平时成绩的客观、公正与否难以保证,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信任。与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已经被纳入中考、高考,直接关系到学生升学的科目不同,书法、美术一类尚未被纳入中考这样的考试之前,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上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事实上,当前一些地市也在这样操作,比如,江苏省率先实施中考增加艺术素质测评的评价制度,测评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各项指标均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云南省规定,2019年全省初中学生美术科目考试项目分值为5分,考试内容涉及教材教授内容、课堂学习表现、课外活动表现等,也是一种综合性评价范畴。

总之,这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在稳步、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此外,对于最近“书法进中考”的传闻,我们应该理性分析看待,并客观思考如何考核,才能更有利于完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最本质培养目标。

作者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书法教育》中小学版副主编

编辑|闫敏歆

制作|冯雅颖

校对|闫敏歆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010-68469146

总编室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