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内 | 金雨专访

2021-05-28 16:21:03 来源:尹山湖美术馆

在尹山湖美术馆近期展出的“生活之内Insight & Vision”苏州特展特别单元“径Pathway”中,青年艺术家金雨用《城市表皮》、《罗马广场》和《虚心竹》三件作品表达了她自己对“生活之内”的理解。

在对苏州地区特别是园林闹市的文化风貌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调研之后,金雨最终创作出这三件作品。

金雨青年艺术家

Q:请问您从何时开始接触雕塑的?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故事吗?

A:我是从18岁开始学习雕塑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艺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很想去学习纯艺术专业。其实一开始我是油画专业,第一年的综合课程结束后,我就觉得还是想多接触一些不同的材料,从而加深对当代艺术的了解。我对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物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对这些材料能够应用在哪些领域也很感兴趣,通过学习雕塑可以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些,所以最终选择了雕塑专业。

参展青年艺术家金雨在布展现场

Q:我了解到,您本科在国外学习雕塑艺术,研究生选择回国深造,您可以从个人角度对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做一个简略的分享吗?

A:我本科的时候在美国生活和学习了四年,其实我们当时的雕塑专业是非常宽泛的一个概念,虽然它还是继承包豪斯的那种体系,像油画、雕塑、版画等分类都非常具体,但实际上我们的选课是非常开放的。我当时就学了很多版画和电影方面的课程。在学校时、包括现在,我们的同学们都还是非常注重"critic"即所谓的“互相批评作品”,然后通过这个批评的过程去反思自己的作品。我选择回国继续读研究生其实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从开始接触当代艺术就是在一个非常西方的语境下,然后我想回国感受中国的社会现场是什么样子,更多地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除了教育,我觉得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更多的是人生经历,我想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不同一些。

Q:您本次参展作品《虚心竹》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在材质与造型的选择上有哪些考量呢?这个名称又有何意义?

A:这件作品其实来源于生活经历和在苏州园林中游历的体验。当时来苏州考察的时候,我们去逛了几个园子,我发现在竹林中,竹子的种类是不同的,它们的颜色和粗细都有略微的不同,竹林周围也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石块,这其实是一种造景、借景的方法。加上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室在装修,经常会用到卷尺。在造型上,它跟竹子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共同的柱状物,我就想用竹子这样一个自然物与卷尺这种用来测量的工业生成品做类比,采用了一种拼贴的方法来完成它。

金雨,《虚心竹》,2021,金属、陶瓷、机械装置,组合尺寸470 x 40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我的作品其实一直都很关注双关语以及俗语之间的关系,像“虚心”两个字从物理层面来讲就是空心的意思,但如果我们用来拟人,它其实是一种向下鞠躬的状态,所以虚心竹在这里是有两层含义的。

Q:《城市表皮》系列绘画作品中的图案源于哪些城市呢?

A:这一系列的绘画其实我是用了拼贴和涂色留白的方法来完成的,里面的内容是我在北京平时散步或出行所拍摄的一些街上的、城市中的风景。在城市中尤其是在北京,散步的时候会有很多传统的图案在建筑物的表皮上。这些图案通常情况下是依附于一个建筑物或者某一种存在的空间。这一点我在逛苏州园林时也感受到了,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时间存在物,一种是来自于过去,一种是来自于现在人们重新理解之后利用这种符号去营造出的一种氛围,我是想要用这种留白的方法将这种符号突出出来。

参展青年艺术家金雨在布展现场

Q:您认为这类“城市表皮”的雕塑艺术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A:其实我觉得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有一种盛行的极简风。如果我们去观看传统的中国艺术,会发现有很多复杂的植物、动物的花纹存在,但是现在现代化越来越盛行,很多东西不管是家装、服饰,还是挎包、饰品等等都是一种黑白灰极简的风格。所以我在思考的问题是在这个时代,这种传统的装饰性的纹样、图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要怎样去让它用一种新的方式存在。在这里我觉得城市中所用的这些符号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它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遗迹,它曾经存在,然后大家也默认它是这样一种状态,无论这是国家的符号也好,民族的符号也好。

金雨,《城市表皮》,2021,三合板,80 x 80 x 31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对于表皮这个概念,其实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皮肤,然后就是衣服,通过换不同的衣服,可能这个人整体的感觉或者是给人的印象就会改变。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比如地砖是什么颜色、什么花纹、什么材质,如果这些城市特点不断重复出现,其实是会使人对这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感觉发生改变的。包括墙面的外立面,它的材质颜色是什么样子,一个门窗的感觉是什么样子,在家里面沙发套是什么感觉,如果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风格的话,那么整体的就很繁杂。现在所谓的标准家庭装修里有中式风格或北欧风格,其实它的表皮使用的是同样的脉络。这些表皮的作用就是通过装饰来营造一种建筑氛围,让人们通过去感受这种氛围以达到心里面的那种状态。

Q:您本次的参展作品《城市表皮》,其造型设计有何特点?在空间的营造上,您是如何考量的?

A:其实,一开始来尹山湖美术馆的时候,我们就得知这个地方是由文体中心再建、改造的空间。刚刚进入那个房间的时候,里面有很多一米宽的立柱(支撑柱),它们都是有实际的建筑作用。看到这些立柱,我就觉得我想为这个空间做一个特定的作品,所以我也做了类似的一个立柱,但这个立柱其实没有任何支撑作用,它是一个装饰性的立柱,它的横截面是五种不同的传统图案,可能并不是完全传统的图案,有做一些改变和抽象化处理,但是观众进入这个房子的时候无法直接去观看到这个传统图案是什么,因为这个柱子是顶天立地的,只能从侧面去看它的纹理和纹路。当然在材料的选择上,我选择了一种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用的人造木材——三合板,它也是现在的这种搭建、装修里经常会用到的材料,它的特点就是层层罗列叠加会更坚固。我觉得这种感觉跟我在城市中漫步的时候的感觉很相似,这些图案和符号不断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面,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它背后的历史渊源,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有一个断格式的理解,我们当然可以去了解它,但是可能需要很多调研,还有对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补充,所以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对于文化符号到底是什么意义所发出的一个疑问。

Q:《罗马广场》这件作品中石头上印有你的手纹,此时的石头既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拥有了人类的印记,请问你是如何思考这两者的关系?

A:我觉得现在叫人类纪,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完全没有受过人的影响的,哪怕是外面的一草一木,其实都在我们肉眼不可见的范围里,多多少少是受到人的影响的,不管是汽车尾气还是工业产物对土壤生长的影响。在罗马广场这件作品里我考虑到了表皮性的问题,它跟城市表皮有一点相似,它既是一个城市中的表皮、大地的表皮,同时也是人的表皮。包括我们将一个不可见的东西或不可能的一个事情可能化、可视化。当人们看到石块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上面会有一个手的印记?在16—17世纪的罗马,每一块地砖都是工匠用凿子凿开,然后再用锤头凿到地底下的,但是人们在城市里面漫步的时候,所踩到的只是最表面的那一层。罗马的室外空间以及广场上的地砖铺设方法其实就是这样的,地砖是一个扇形的图案,它的长度是工匠的两臂宽,每块石头都是从完整的石面上凿下来,然后再用锤头去给它凿进地表的。我们平时走在这条马路上,目光所及只是它的最表面,却没有看到它是有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参与到其中的。我们的家庭里面,城市中很多物件的形成以及空间规模的形成都是被我们人体所规范过的,比如门多宽、椅多宽、笔多长等等。通过这个作品我也在反思其他的方面,我们生活之内的这些场景是怎样的,它的内部会跟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金雨,《罗马广场》,2021,大理石、3D扫描、CNC雕刻、凡士林,组合尺寸500 x 50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Q:您的这几件参展作品有何内在联系?

A:我觉得他们都是关于漫游这个主题的,或者说是我如何去体验一种现代化的旅行方式。当时一开始是来苏州进行考察,去看了很多园林,包括在城市中散步,结合自己过去的经历。

Q:从灵感乍现到实施,您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令您难忘的事情?

A:除了作品的构思以外,在作品的实现过程中有很多的人力物力参与,如果不制作这个作品的话是比较难预测到的。比如罗马广场这件作品需要3D扫描、激光切割,也需要寻找制作工厂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说一开始就自己亲手去做,所以很多事情是无法把控的,当数量和体积达到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人力方面就会上升,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成的,除了要有人力以外,还要对效果能不能达到预期进行把关。当然还要感谢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参展青年艺术家金雨在布展现场

Q: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比较欣赏的一位艺术家吗?

A:我觉得很多艺术家,不管是国内国外还是古代现代,他们都有我欣赏的点,所以并没有特别喜欢或者唯一的一个我很喜欢的艺术家,比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丢勒,虽然他的画在今天看来可能与当代艺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他是一个让我非常尊敬的艺术家,他很有自己的生活。他有一个自己的花园,他会在里面种植物、养兔子,他的艺术作品是跟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也非常热爱旅游,是一个旅行家,会在欧洲到处去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去绘画创作,我认为这是真正把艺术跟生活联系起来。包括他的创作,他是一个非常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的艺术创作同时也是他的信仰,二者契合得非常完美。

Q:您未来的创作方向是什么?有哪些您一直计划、但还未落实的想法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A:我一直都很关注多元文化这个话题,其实跟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是有关系的。这包括语言方面,比如语言是怎样在不同的文化现象中会产生相似的描述方式的?我们中文里面的俗语拍马屁是阿谀奉承的意思,英文里面虽然文化不同,但suck up to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它们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一样的,所以这种文化现象让我感到很好奇,也很有意思。再比如说成语万箭穿心,但是一颗心怎么可能被1万支箭所穿透呢?其实它是非常形象、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表述方式。

参展青年艺术家金雨在布展现场

Q:参加本次展览有何收获?对这次展览以及尹山湖美术馆有什么寄语?

A:我觉得一方面是对于自己之前的创作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然后也将它实现出来了。另外一方面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比较系统的展览跟很多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对艺术现场是什么样子有了更好的了解。

预祝这次展览能够顺利完成,希望苏州的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拥抱当代艺术,希望尹山湖美术馆也能够多多支持青年艺术家。

青年艺术家简介

金雨,1995年出生于山东,2018年本科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雕塑系,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

其创作领域以雕塑、装置为主,亦涉及影像和绘画,通过关注符号和不同语言的使用问题,进一步探索全球语境下多元文化的交融与聚变。近期个展有“和尚的爱” (BACA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也曾参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地的群展。作品曾被约瑟夫·科索斯 (Joseph Kosuth)和日本Awagami 造纸厂收藏。她参与的驻留项目包括:ACRE驻留计划 (2018),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 (2019)。

展 览 信 息

“生活之内Insight & Vision”苏州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8日——7月10日

展览地点:尹山湖美术馆1-4F展厅

展览展出艺术家展望、音乐人张亚东和建筑师青山周平三位老师的作品,特别单元“径Pathway”中汇集了顾承洋、金雨、刘亚洲、时子媛、张佳沁5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

苏州市吴中区环湖路299号

【开放时间】

09:00-17:00

(最晚入馆时间为16:30)

【参观须知】

展厅内禁止吸烟

请勿在展厅内饮水或就餐

以免影响您的参观体验

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

需在成人陪同下文明观展

【个人参观】

目前仅支持现场刷本人身份证登记预约

【团队参观】

团队参观请拨打下方电话号码提前预约

0512-65870770

【交通信息】

公交513路/509路(尹山湖美术馆站)

地铁2号线(郭巷站)

转公交509路(尹山湖美术馆站)

【官方网址】

www.ysham.com

【官方微信】

Y I N M A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