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吟”郑忠如斯说之273 不走寻常路

2020-12-13 11:25:27 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广东策展人武少宁先生日前带着惊讶的眼神问我:“怎么没展我看到的那些画?那些画多好!”我告诉他,展品一月前早就打好箱子物流过来了。

此时在展厅安静一会儿,忽然想到这一幕情景,因此读画时又换了一副审视的眼光。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艺术亦然。

参观画展大抵有这几类看官:

一,路过,眼睛也瞟了一眼,惊不起一点兴趣。无觉、无缘。

二,看看,觉得有点感觉,倏又暗淡,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一看,眼泪发亮,几欲穷追不舍。问作者是你吗?如何?如何?

大都是第一类,很正常,我的画本来就是不走寻常路,不是给一般人看的。要是成了大路货那就不是郑忠艺术了。

二,人们的感觉需要培养,审美观需要提高,人与人需要在适当的语境下对话与交流。

三,知音难求,但现在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增强了,对于审美八零后九零后有着本能的当代审美意识。

原来我画的感觉是为这一代人预埋的伏笔。上苍给我独特的人生阅历让我有如此的感觉,并且自己能把握着这种感觉,心、意、形合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观自在,冒着人们的种种诽议,坚持走自己的路,一做就是三十余年,终于柳暗花明、渐入佳境矣!

其实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艺术家,每段时间的作品都有其独立的风格、面貌与价值,是人生旅途心灵的感应与阐述,是痴人说梦的自言自语,是自我生命意志的宣言书。

正所谓艺术不存在进步,只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序幕与展现。

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因为疫情躬耕陇亩,面壁沉澈、闭门造车,在原先《海韵系列》《云梦系列》的基础上经之营之,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这是一种隐形的自我感觉,几欲让人怀疑足步停滞的感觉,然而经过这个驿站的沉淀、反思,良师益友们们佐证,确实是在原来的底子上又丰富、殷实起来了。

目标是对的,路还怕远吗?

想起尼采大师曰:“在你立定之处向下挖掘,哪怕穿行于地下黑暗者大声疾呼,下面有个地狱。”

作品名称:《云梦系列之一》

尺寸:125x125cm

技法:纸本彩墨

创作年代:2020

作品名称:《云梦系列之二》

尺寸:125x125cm

技法:纸本彩墨

创作年代:2020

读郑忠新作,展卷即觉满纸太和烟蕴之气扑面而来,动人心魄。透过作品,我忽而觉得,站在我面前的郑忠,既是艺途上孤独的旅者,又是不惧探索之难的斗士。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潜水员,在深海无边的黑暗中,除了生命本身感受到的恐惧外,就是在幻觉层面上生发出的虚空感。我以为,这些感受,是植入郑忠意识深处的记忆,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他的人生道路。郑忠进入水墨领域时,同时拥有了其他画家所不具备的多种条件:深海黑暗所赋予的恐惧与虚空的记忆,书法童子功中升华出的优质笔性与线条,设计师对图像结构的驾驭能力,版画家的观念与形式感。他的水墨实验,不胶著于自然表象,而是放笔直抵大化流行之境,其间墨色滋蔓,烟云流荡,恣肆而浩渺,恍惚间,将画面幻化为一个巨的大穹窿般的神圣场域。观之,令人神往;思之,令人沧然。读郑忠的水墨,起于视觉,止于心灵。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2019年9月18日

《收藏投资导刊》封面郑忠《海韵系列》彩墨画

作品名称:《碣石系列之一》

尺寸:200x208cm

技法: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2014年

《文脉.中国》郑忠《谷音系列》作品

郑忠的“后抽象”水墨就是在前人探索中国画的现代性路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美学精神和中国笔墨形式,结合版画等多种现代艺术形式,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大胆地革新与改造,使之具有新的意趣与境界。这种革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其一,以幻化的笔墨与色彩来营造虚拟的抽象视觉形象体系。郑忠的后抽象水墨将西方那种冷抽象(几何抽象)绘画风格或热抽象(抒情抽象、色彩抽象)艺术范式与中国传统文人大写意画的意象建构有机嫁接,创造出一种既区别于“不似之似”“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般的中国美学精神,又有别于西方抽象主义的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诗化境界,具有浓郁的后现代诗学表征,如含混、模糊、反讽、戏谑等图像意义。

其二,郑忠的后水墨抽象吸收了西画中的光影变化与版画中的肌理感与印痕感,将泼墨与泼彩予以交会,晕染、渗化成视觉空间符号与精神空间体系,建构出看似“无目的而又合乎目的性”的理性哲思。

黄丹麾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作品名称:《谷音系列之二》

尺寸:138x69cm

技法: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2010年

郑忠几年前曾画过一些水墨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最近,又看到他的新作,令人高兴。

水墨画的语言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化架构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偶然性,是中国水墨画中极为有趣而又难以把握的一种特色,也是其所以吸引人的原因。郑忠在多年的探索中可以说颇有心得和成绩。

他的抽象水墨是比较多变的水与墨的交融,而又给人以丰富清新的意蕴。郑忠的画有种光感,这使得画面有了自然的生机,空间意识也变得深邃,墨色在复杂的层次变幻中,给人许多遐想。对于复杂与单纯的把握,想必学习版画的经历也给了他创作的上的灵感和经验。

胆,是很重要的,而夺魂则更难。期望郑忠在每幅画的精神指向上更上一层楼。

袁运生

2012年4月11日于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谷音系列之一》

尺寸:180x97cm

技法: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2009年

曾以版画家成名的郑忠最近推出了他的系列抽象水墨作品,包括《谷音系列》(2008-2012)、《碣石篇》(2013)、《极地系列》(2014)、《异境系列》(2014)等。都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好。郑忠对于拓印技术的控制力和泼墨技法的领悟力,在作品中集中爆发出来。在大效果上,作品采用泼墨控制画面的结构和层次,笔势豪放墨色淋漓自不必说,更因隐弃了具象的轮廓而润泽了气韵的流转。加之作者擅长的拓印手法,将自然空间的质感层层渗透到纸面,形成新颖别致的抽象视觉体系,颇有“独得玄门”之感。画面不是简单的一气呵成,而是浑然天成与精心控制两种力量之间的微妙博弈,如太极推手般在画面上包裹了隐隐可见的生动气息,再加之分寸有度的色彩,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整体布局也深得传统水墨之精髓:“古人用笔,极塞实处,愈见虚灵。”“虚处实则通体皆灵,愈多而愈不厌,玩此可想昔人惨淡经营之妙。”

这组作品无论在理念、技法和审美趣味上,都与西方的抽象体系和符号化的实验水墨都毫不搭界。它的抽象美感根源自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从水墨的意蕴中陡然而生,既突然又亲切,让人根本来不及想起所谓西方的冷抽象热抽象,亦或是严重符号化的实验水墨。它们是如此凌厉直接、直射人心,又厚润华滋,回味绵长。在情趣格调上,倒是可以从传统审美趣味的品调中一一找到。既有雄浑、豪放,又有沉着、劲健;既得缜密绮丽之妙,又含自然、含蓄之味。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京双年展办公室 副主任 吴啸雷

郑忠石版画作品,荣获1999年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称:《惊蛰系列之一》

尺寸:56x65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1993年

我将郑忠的版画视为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之痕,即郑忠对人类文化的心旅之痕。“尽精微,致广大”是郑忠的版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在精微的细部表述中呈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审视,赋予了现实生活一种观察的距离,从而提供了某种反思性的文化视野。虽然我们很容易专注于画面上的色与线的交织所带来的空间的变化,以及由材料与印制所形成的视觉美感,但是那些古代城垣与古代壁画的翻转叠印,显示出艺术家对于版画“印痕”的关注,已经转向对于历史形象和文化符号的抽象性过滤。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郑忠已经能够摆脱许多外在的束缚,而将其实践转向人类共同分享的文化思考和视觉方式。我们来自何方,人类的文化如何延续?郑忠的版画鲜明地反映了自由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文明的终极关怀,在高度技术性的艺术表现中传达了一种文化的哲思。

原载《现场》殷双喜论文集

中央美院美术史论系博士、中央美院院刊《美术研究》主编、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殷双喜

作品名称:《米字格系列之一》

尺寸:65x65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1991年

《米字格系列》是直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思。书法之于国人,已不单是一种书写方式,也不仅是一种艺术体系,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一种东方特有的审美范畴,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积累、延续,以及民族性情的养成都起过重要作用。因此,郑忠不厌其烦地以此为题结构画面,数量达十几幅之多。在对童年便写大仿、摆五子棋的回忆中,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其画集代序中写道:“记忆中的米字格,像戒律一样,形成我生命之树的框架,构筑起我艺术人生的座标,凝成我心灵不竭的力量源泉。多少次彷徨,多少次按住跳动的魂魄,多少次心灵的震颤,这米字格内涵的神奇魅力,在夜阑向我轻轻呼唤……”如果再把这种情感与郑忠幼时受国学先生们的濡染而读诗诵文联系起来,其传统情结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历史性积淀,那东方文化之根已化作了他的血脉,构成了其生命的脉络,自然也便酿就了其丝网版画的艺术品格。

齐凤阁(原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导、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