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刊》特稿 ∣ 姜玥皜:慢半拍的节奏

2020-08-10 11:49:39 来源:画刊杂志

慢半拍的节奏A Rhythm Slow Half a Beat姜玥皜(Jiang Yuehao)

《全网跨平台生态链2.0》展览照片

石玩玩是与我多次合作过的策展人和艺术家。前几日他给我发微信,要我写一写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或者说是关于艺术家的身份问题,特别是我作为在国外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如何看待自己作为异乡人这个角色。我一听,巧了,这是个我在生活工作中经常问自己的问题啊。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不容易答,有点类似于对艺术家的一次灵魂拷问吧。

首先,我认为艺术家是一种职业,却又不仅仅是职业。引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远远高于生活。”如果说艺术家的职业仅仅是创作艺术作品,那这并非难事。在展览开幕或者交稿截止前,几个通宵熬过去,作品总是可以完成的。真正的困难在于思考。譬如思考创作主题、选择材料、视觉语言、执行方式等。没有创作灵感是一种相当压抑的体验,还时常伴随着寝食难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晚睡多梦等病症。幸运的时候,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不幸时则遥遥无期。

《全网跨平台生态链2.0》展览照片

一直以来我的许多创作灵感都来源于旅途中,特别是在乘坐火车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的时候。人坐在车厢或者机舱中是静止的,身体却以上百上千公里的时速在移动。这时人不浮躁,脑子又比平常运作得快,很适合思考人生大道理。中国美国之间的直飞航班航程通常在12到14个小时,我会准备几支笔,一个小本子带上飞机,等飞机起飞、舱内熄灯了,旁座乘客进入梦乡,打开头顶的阅读灯,在纸上写写画画,好不惬意。飞机时速上千公里,穿越不同国界时区,这时的思考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束缚的。

跨越大洋的长途飞机上

通常我间隔一年多回国一次,每次都感叹于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短短一年多时间,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购物商场又新开了几家,高速公路、桥梁、地铁又开通了几处。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也在跟着改变,无现金支付、“双十一”购物狂欢、短视频崛起,这一个接一个的社会潮流我都没能及时赶上。然而正是因为这慢半拍的节奏,让我可以把那些年错过的热度变成创作的灵感来源。

2016年,我在目睹了城市中外卖骑手风雨无阻的身影、单位小区门口堆积如山的快递和各大网红流量明星的带货功力后,想以网络消费为主题创作一件作品。我先是决定去浙江义乌,探访小商品批发销售的重要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抵达后我惊叹于商贸城的商铺之多、商品分类之细、人流之密集。我看到许多国际友人的身影,他们大都手拖行李箱,身旁跟着一个中国翻译。大部分的商户都是家庭经营,大人做生意,小孩就在店门口玩耍。我当时看到那些孩子的笑脸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网络消费不光是一个中国的社会现象,它是国际化的。然而它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是许多中国家庭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也将是很多孩子长大后的童年记忆。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店铺

我受到义乌孩子们的启发,创作了《全网跨平台生态链2.0》这件多媒体装置作品。投影动画展现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虚拟系统,由一台高速多核处理器开始,配备了双重水冷风冷散热设施、多个机器臂和完备的监控体系。这条生态链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普通工厂的流水线。但它更像是一个心脏,呼吸间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件混合了动画、影像、投影、雕塑、声音的作品,制作过程中利用了3D扫描、动画渲染、数码雕刻打印等技术,先将实体商品转化为电子数据,再输出雕塑、影像、声音等多重媒介。这是一个不断复制、重现的过程,也是我作为艺术家对于当代后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全网跨平台生态链2.0》展览照片

美国加州自3月底居家令实施至今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对我的创作很有挑战性:一方面是因为每天经受着无数与疫情相关报道的轰炸,产生了许多对生活价值观全新的感悟;另一方面这些感悟正如新闻报道的更新速度,来得快去得也快。最后分享一个我在刚搬来洛杉矶时候的难忘体验。洛杉矶这个城市呢,大而散,开车出行需要上高速,而路上堵车又非常严重。出门吃饭开高速一个多小时是常有的事。那天已经深夜很晚了,我乘坐朋友的车回家。路上难得的畅通,车依山在高速上飞速行驶。我向车窗外望去,一边是高耸的漆黑山脉,另一边是山脚下密密麻麻的房屋。城市灯光的星星点点飞速向车后掠过,仿佛一丝丝流星拖着细细的尾巴。那一瞬间打破了我以往对时间空间的感观,我屏住呼吸,仿佛置身浩瀚的宇宙星辰中。

洛杉矶2018年山林大火后天空中海浪形状的云

姜玥皜

媒体艺术家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