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疗 想 象 力 困 乏 症

2020-04-10 09:24:27 来源:印客美学

ART

如果一定要问我,艺术是什么?

我想,可能是人类感情高凝度的投射。 艺术家用“物”来表达强烈情感。
而先锋艺术,往往就是这样,让人看不懂,却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激情和想象。

2017年,Netflix 推出一部高分高质量的纪录片:《抽象:设计的艺术》,一集带你认识一位顶尖的设计大师。

时隔两年,第二季迎来火爆回归,在豆瓣评分上直冲9.2分。

与第一季大不同的是,除了几大新颖的设计领域,Netflix 更是在全新一季中重磅加入“艺术“作为一大亮点。

其中一集的主人公Olafur Eliasson,他所呈现的正是「设计艺术的艺术」。

DREAMY REALITY

“恋物”&如梦幻觉

Olafur Eliasson,来自冰岛的艺术家,他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光怪陆离,如梦似幻,总让人有一种踏入梦境的感觉。

他曾为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造过一个太阳 ▽

The Weather Project, 2013

太阳的表面是一块特制的塑料板,利用镜子将所有的光融合成为一体,悬挂在高达35米的涡轮机大厅中,照亮整个展场。

展场中的所有东西都在人造太阳的光辉下都被映照成橘黄色,还带着微微的黑色阴影。

在这一个梦幻的人造“太阳”下,每个观众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和行为,有人躺下,有人拥抱,有人痛哭,有人沉思,有人干脆做起了瑜伽......

虽然共享的是同一个空间,但是人人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沉浸式的时间和空间中关注自我。

“说这件作品好与不好的人都有,最重要的是观众能意识到,即使自己的身边有着与观点完全不同的人,仍然可以包容彼此。“

在这梦境一样的现场空间,当你主动去感受艺术,沉浸于艺术的现场之中,重新反思现实,以及自身与现实的关系: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你在这里做什么?....最后你得到的体验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这样说来,Eliasson 一定算得上沉浸式展览的先锋艺术家。

沉浸式艺术的创作理念从何而来?

早在1997年, Eliasson 举办过一个名为「Room For One Colour」的展览,整个展厅空无一物,只有头顶的黄色灯光,观众走进来,看着彼此,看着自己的手,发现整个空间只剩下了黄色和黑色 ▽

Room For One Colour, 1997

就是那束黄色的单色光源,将空间之内的所有其他颜色都「抹去」了。

当缤纷的颜色消失后,观众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度就增加了 ,他们开始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观察着身边的人,陷入难得的好奇当中。

“我创造了一个几乎已经去除了内部与外部之间界限的空间。
这是一个你不太能确定的地方,你无法肯定是跨入了一件艺术品内,还是跨入了美术馆的一部分。
这种不确定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够鼓励你跨越习惯的限制去思考和感受。


要模糊现实与梦境的边界,创造出这种与现实直接对立的幻觉,Olafur Eliasson 用得最多的创作材料不过是「灯光」和「镜子」。

但是通过对各种“物”来达成让人着迷万分的视觉效果。


△ Midnight Sun, 2017


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2018


The Sunny Spa
ce,2015

NATURAL IMAGINATION

用想象力再现自然

除了“人造太阳”, Olafur Eliasson 以非自然的人造方式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呈现在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展览现场,比如制造月相和日食。


Deep Mirror, 2016 (人造月相)


Solar Compression , 2016 (人造日食)

"我创作的是为体验现实而设计出来的产物,「自然」是在现实中无法忽视的一环。"

在冰岛长大的经历让 Eliasson 对自然特别敏感,一些常见的自然元素也能累积成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在他的作品中不只能看到日月星辰,还有山河湖泊。

Eliasson 制造过瀑布,他为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带来四座大型的瀑布,一时成为纽约城中热话 ▽

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 2008 (人造瀑布)

河水的流淌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突然出现的瀑布,一下子引起对纽约东河的关注,观众得以发现这座城市被长期忽略的一面。

有人将此作为一个观光点,也有人从中得到某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Olafur Eliasson 还把巨大的瀑布带进了法国的凡尔赛宫 ▽

Waterfall, 2016, Palace of Versailles

他在凡尔赛宫这座古老宁静的自然园林之中,建起这样一座人造瀑布的巨型装置。

除了从天而降的水柱在视觉、听觉上造成震撼以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唤醒观众对新与旧、当下与历史的感知。

Olafur Eliasson 通过不断去转换视角,利用非自然的装置重现自然现象,增强观众的现场感受。

世界上只有少数艺术家,能够在大城市的空间创作这样壮观的艺术事件,背后隐藏的是他对自然与个人的深度思考。

“通过这些作品,你能发现自然原来如此的「大」,也就很容易意识到自身的「小」,尝试思考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逐渐也能关注到身边的自然环境。”

△ Fog Assembly,2016(人造雾气)

Eliasson 以一种抽象的、人为的、直接的方式,把「自然」搬到观众的眼前,成功将「自然」译为自己创作的一种语言,把模拟的单位缩小到雾气、水滴、冰雪、矿物质......

△ Glacial Rock Flour Garden , 2016 (人造冰岩)

从 Olafur Eliasson 的作品中可见装置、雕塑、新媒体、建筑、工业设计、大地艺术、欧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等各种门类形式的影子,却不能确切的将其归类为某种单一的类型。

他超越传统的装置艺术,不断创作出令人目眩的艺术作品,展现出强大的跨越性和开放性,背后是一种无比活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片中,Eliasson 表示自己小时候经常玩涂鸦,父亲会让他在纸上随意涂画,最后才会去做一些图案或者图形的填充。

“这是一种想象力练习,有点像是让自己练习去看见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像他在镜头前展示的那样,就算是在画纸上随手涂画的凌乱线条,最后他也能在其中画出一只猫。

Olafur Eliasson 不是为了画猫而画,而是拥有足够强大的想象力去「发现」线条之间的那只猫 —— 直到今时今日依然高产,看来只有艺术家的想象力不会随时间衰老。

SEE YOUSELF SENSING

为什么要看懂艺术?

在这部纪录片中,Netflix 似乎一开始就向艺术家提出了一个不少人的疑问:既然当代的艺术展览如此抽象,看不懂怎么办?

“你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有能力与这个世界互动。”

在Olafur Eliasson 看来,「感受」本是每个人自带的天赋,也是接触艺术最直接的方法,忙碌的生活往往让人忘记去使用它。

而他最擅长的方面就是调动观众的感受力,让观众主动去感受艺术,比如在片中说到洛杉矶画廊的投影项目 ▽

Reality Projector , 2018

艺术家将不同颜色的三角板安装在建筑的顶部,利用多部投影机将剧院天花板原有的三角结构被重叠、交替投影在墙上,现场还配上了钢琴演奏和移动的混合声。

等到观众走进来时,他们就会看到墙上有巨大的影子在不停移动,伴随着耳边的还是悠远的轰隆声和卡嗒声,整个宽敞的画廊空间就像是一个三维电影的放映现场 ▽

原本固有的建筑结构被观众加入了全新的剧情,有人说在这里看见了城市起重机、港口或现代交通系统,有人看见的是一幅幅的抽象画、彩色电影等迷幻的影像.......

在艺术家看来,来到展览的现场观众都能感受到艺术,能理解到艺术背后的意义,他们已经足够聪明,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解释,或者超负荷的心理准备。

观众需要的,正是调动自己与之俱来的感知力,真正沉浸在现场之中去感受。

艺术家要将体验艺术的责任移交回观众,把观众的互动纳入为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 Beauty , 1993

在创作最早的第一批作品时,Eliasson 尝试在室内造出“彩虹”,他发现人之所以能看到彩虹,实际是眼睛的角度、水滴和光线的结合所发挥的作用。

通过喷射的水雾,在适当的光线配合下,观众仅仅需要调动自己眼睛的角度,就可以看到一道只属于自己的“彩虹”,别人是看不到的。

换句话说,观众也是这个彩虹装置的创造者,没有眼睛就没有彩虹,艺术也就无从说起。

正是这样一件技术难度一点也不高的作品,为 Olafur Eliasson 之后多年奠定了重要的艺术理念 ——

艺术是艺术家在工作室进行创作,再加上艺术品实体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而共同生成的。

Olafur Eliasson 鼓励观众参与到协同创作的过程之中,对所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感知和思索,成为艺术作品内部的一部分,这对艺术作品的意义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lafur Eliason 的最新个展「In Real Life」正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举行,一共展出了四十多个互动性极高的作品。

至于展览被命名为“现实生活”,艺术家本人是这样解读的:

“现实生活基于我们自身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所做的一切,同时也是事物、艺术、空间和城市作用于我们的结果。
艺术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时颠倒乾坤,有时别有洞天,我希望自己为观众带来一些这样的启示和疑问。”

展期持续至2020年1月5日,
要是你也在伦敦,一定不能错过这个艺术展览。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你会对“现实生活”有不一样的答案。

PS: 观看 Netfliex 纪录片完整视频可在b站搜索资源 :)

【有意思商店】

id:inkbetter

站在离美最近的地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