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写意,不是狂涂乱抹
不师董巨不荆关,泼墨飞盆自笑顽。
欲起坡翁横侧看,信知胸次有庐山。
从君侧看又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
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
远公已远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
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亭前我看山。
张大千(1899—1983)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早年从母与兄习画,后拜海上画坛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习书画诗文。他饱览了众多名家收藏,遍学明清文人高士画风,尤崇尚石涛。他聪慧过人,过目不忘,早年就具备了深厚的传统文人绘画功力。为得魏晋唐宋艺术之真谛,张大千于1941年远赴敦煌,克服困难,历时三载临摹敦煌壁画,这对他后来的艺术成就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此后,张大千大量收藏五代宋元绘画名迹,并临摹其精华,对董源、巨然、王蒙等古代绘画大师的艺术特征了如指掌。20世纪50年代后,张大千旅居印度、美欧,广泛接触西方艺术,博采中西艺术之长,以中国传统泼墨为基础,开创出以泼墨、泼彩为主要艺术语言的绘画风格。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张大千 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画于1979年,这是张大千另一幅画荷佳作。荷花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圣洁之花”。而历代画家数张大千最爱画荷花,并以此自喻。
张大千的荷花和海棠最为著名,徐悲鸿曾赞赏张大千的荷花和海棠前无古人。张大千曾为毛泽东画荷,画中两叶藏荷舒卷自如,掩映于幢幢荷影中的是红荷及含苞欲放的花蕾,荷下,水波涟涟。与此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
左石涛 右张大千
张大千 丁亥(1947年)作锦城风物美
上款“梓彝”即潘梓彝,江苏宜兴人,潘汉年之兄,民国年间江浙沪一带有名的富商,杭州的“颐园”即为他的别业。
1947年7月上旬张大千由上海返回成都,将行之前,绘四川锦江风物送予潘梓彝以作惜别,而张大千的思乡之情也流露无遗。题识:天中艳说锦江头,士女倾城作胜游。触忆故乡风物美,写成应待上归舟。丁亥端二,写似梓彝吾兄,时弟将还蜀也。大千弟张爰。
张大千 庚辰(1940年)作 荒江丛筱
张大千 甲申嘉平(1945年)作蟠桃献寿
蟠桃献寿图 写赠“萧母林太夫人”,为民国时期推动土地改革最力的官员萧铮之母。《蟠桃献寿》是张大千1945年初一幅相当郑重的祝寿之作。这时期张大千的仕女画,得惠于敦煌十分明显,他使用流利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对象,色彩则蹦纯色搭配,沉着明丽却不失和谐,仕女服饰上的纹样组合,多取自敦煌绘画中的装饰图案。
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张大千广泛从古代绘画中汲取营养的时期,山水画追溯宋前董巨,仕女画以敦煌壁画之沉稳古劲,结合宋明诸家的典雅,形成自己独特面貌。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喜欢老师作品可微信:yihuicang2018 文章来自公众号:艺惠藏